又到练琴时,又到抗议时......虽说练了两年多钢琴了,期间波折不断,但到现在妞妞还是没有真正喜欢上钢琴。
“又到时间啦!”我提醒她。“我太累了不想练。”妞妞回答。“为什么?”“不想。”“为什么不想?”“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显然,对话陷入了死循环。
我突然想到了联想法,想以此找出她拒绝练琴的根源。于是我问她“想到练琴想到什么?”“想到发火。我每次练琴都会发火。”“想到发火想到什么?”“想到练琴。”“想到练琴想到什么?”“想到发火。”“不能重复,再来。想到练琴想到什么?”“想到妈妈。”“想到妈妈想到什么?”“想到练琴。”“不能重复。”我再次提醒。“想到妞妞。因为妈妈让我练琴,我不要练琴。”好吧!进入了三角循环了......
“你走吧!”我果断放弃了这轮对话,坐到了钢琴前,断断续续的练起她的曲子。心里想着她会不会听不过去我磕磕巴巴的弹奏而过来?或是我练熟之后,通过对曲子的情感表达来感染她?
过了一会她来了。像以前一样,用身体把我挪开了,“我48和49还没弹会呢!”我一听,看起来是愿意弹了。“你打算先弹48还是49呢?”“49吧!简单点。”
她先看了会谱。然后以老师的口吻对我说,“右手如果不知道音没关系,看左手就行了。”说着拿了铅笔指着第一行“你看,左手是do me fa。其实右手也是do me fa,只是位置在高音。”我不由得感慨,“你好棒啊!虽说爸爸周末让你不断练习数学的找规律,但是你在钢琴上的找规律很厉害!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她的脸上顿时掠过了一丝得意。
开始弹时,节奏有点把握不好。我放了上课的视频,节奏是“1哒23”。念了几遍之后,她突然想到表示节奏的方法,于是找了本书的封面画给我看!“你看哦!1哒23可以这么表示”边说边画出了W和M。“嗯,这是英文的表示方法。”“也可以这样,1哒23……”画出了正方形、梯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画三角形时,发现少了一拍,她立马补上了一笔,把三角形做了分割。之后又补充了一个圆形,按节奏把圆画完。突然,她意识到自己把节奏和英语、数学联系起来了!立马说“我来试试语文和画画!”尝试“四”失败后,发现“五”是可以的。后来又“画”了云,因为他们课堂上有“画”过字。最后,她又发现画音符本身也能体现节奏!我看了她的涂鸦,想起前两天博赞说的,其实各门学科都是相通的!不禁感叹,原来孩子最初的认知就是这样的!也许就是被我们的硬性分割,他们才慢慢认为语文就是语文,和数学是没关系的……希望我的孩子能继续保持现有认知的状态~
弹完之后,我把49录下来了!其实我内心是对她很不满意的,比如曲子明显不熟练、手指又塌了……不过我并没有说,而是提议“我们一起看一下你弹的视频。然后总结3个优点,好吗?”她默认了。
看完之后,我问她有哪3个优点。她说“第一个,手指站立的时间比以前长了;第二,手腕能带动的跳起来了;第三,弹的更连贯了。”听了之后,我非常的惊叹,她居然这么容易就发现了自己的进步。而我则只看到缺陷……顿时想起了班主任的微信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啊,我应该对她更有耐心才是。“那你对今天练琴做个总结呢?”“我今天没发火。”“为什么呢?”“我想到后天要上课了,还有2首曲子不会。”“那我们来把今天的进步记录下来吧!”“我来画图!”
我把记录她进步的图画本拿出来。她直接就把中心主题定义成钢琴了,并做了些装饰。画了个“好”的主干,把3点都写上了。她不会写连贯,就画了曲线,并画了一个小人走在没有石子的小路上。小朋友的联想力果然棒!我说,“你今天没发火,情绪上也是一个进步,把它也画上吧!”于是她画了一个“角”的主干,在里面画了花朵的装饰,并用哭脸和头上的火表示情绪和发火。另外,我们又添加了创新的主干,把她对各学科的连接记录了下来。她还在图上盖了一个章!大功告成!
虽然我从来没教过她导图的技巧,而且自从大班画了约100张之后,一年级基本没要求过,但是现在一说到画图,关于总结或计划方面的,她都想到了导图,而且每次都画的很开心!从图中都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变化!
希望我们记录下每次的进步,作为肯定的强化,能使我们更有信心,迎接困难,不断进步!加油,孩子!每次妈妈也能从你身上学到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