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技术“自嗨”!面对企业严肃场景的应用,AI应如何落地?

如今AI应用似乎是到了非常浮躁的状态,各家大厂也都发布了自己的开源Agent平台。市面上做AI培训、AI系统的企业层出不穷。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不是套壳系统、就是割韭菜局。当面对真正的企业使用场景过程中,讲的最多的居然只能是“智能客服”!互联网上也不乏有AI泡沫即将破裂的声音。


【AI企业应用的痛点】


个人认为没必要那么悲观。根据对AI应用的调研和实践,总结了当前企业AI落地的痛点如下:


  1. 应用场景挖掘不足

AI技术场景局限于简单的问答,更多的是直播客服等互联网场景。对于企业应用,缺乏行业的Know-How,企业内部对AI理解不足,难以挖掘实用AI场景。

  1. 数据治理水平低

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未完成,数据治理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容易陷入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困局。

  1. 通用大模型结果失真

缺少专门的知识库整理企业内部文档,多数文档制度散落在各个岗位员工硬盘,且对于RAG处理理解不足,模型效率低。

  1. 缺少规划投入成本模糊

对于AI的应用,缺少整体规划。草率的进行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或者一体机硬件的投入,没有清晰的投入预算。

【AI应用可落地解决方案】


一个高效、灵活且可扩展的AI部署架构对于企业的AI实际落地应用至关重要。企业AI应用平台架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应用管理平台、Agent管理平台、大模型底座和数据底座。这三个层次相互协作,共同支撑企业AI应用的运行和管理。

对于整个企业AI应用来说,大模型底座和数据底座是AI应用的支撑。模型是有不同类型的,有的擅长处理对话、有的擅长处理图像,有的擅长处理语音、视频,还有的向量模型是擅长处理文档。在处理不同问题的时候,要运用不同的模型综合处理。同时,对于基础的数据,包含文档知识库、数据中台数据、采集数据等相关内容,将数据通过数据治理和向量化处理,作为大模型的训练的基础。

对于中间层来说,根据应用管理平台的需求,配置相应的AI能力,如AI对话、AI作图、语音识别、视频生成、AI问数、代码生成、图表制作、AI知识库、PPT生成、文档生成等。并可进行MCP扩展,如接入企业微信、内部OA平台等。同时可以有部分插件的接入,如天气插件接口、外部数据接口等。

对于最上层的应用管理,可以认为是企业的一些职能,如经营分析、售前顾问、市场分析、数据分析、会议纪要文员、质检分析、投资测算、智能招聘、AI产品经理、AI程序员、BUG测试员、制度编写文员等。这些职能可能会用到多个智能体,通过工作流程进行协作,进而形成标准化的职能。我们可以把这里面的应用,看作是企业内部的一个个员工,他们通过他们的智能和流程的遵守,帮助企业做一些重复标准化的劳动。

【企业AI落地的实施过程】


企业AI落地实施过程可分为“需求洞察—预算规划—平台部署—场景构建”四步:首先与客户,梳理业务痛点并出具可行性报告,明确本地化或云端技术路线,输出硬件配置、产品选型、实施路径及整体预算;随后搭建大模型管理平台,完成模型在本地或云上的安全部署;继而依托企业数据构建知识库与AI应用场景,形成可落地的业务解决方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