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温习关于佛法体系与宗派的章节,不同的宗派有共同之处,也有个性之处,而且从平实的团体展现中感受到更踏实接地气的修行。
所谓佛法的体系,是高僧大德根据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不同特色分出来的。我们学佛要先了解这些体系的渊源,找出一条修行的路。佛法的三大体系有中观体系、唯识体系、如来藏体系。
中观体系的代表经典是《大般若经》,般若谈空,目的在于破染爱无明。《心经》、《金刚经》都是其中浓缩的精华。中观体系的代表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在佛涅槃后几百年出来的,所著的《龙树中论》影响了整个大乘佛法。 其中有一句: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还见空,诸佛所不化。一切佛法,都是为了离开染爱执着,如果执着空,诸佛也无法度化。
唯识体系讲八识不空,在中国以著名的唐三藏为代表。唯识理论深奥,所以传的时间较短。
如来藏体系在唐宋后兴起,讲的是佛性,认为佛性本来具足,是不空的。如果告诉贪嗔痴炽盛的凡夫,你有佛性,要把贪嗔痴放下,来体证印证佛法,那么放下了贪嗔痴后,又执着了如来藏,那再告诉他,如来藏也是空的,也不可执着。然而,继续深入他会以为如来藏不真,可以执取,这时再告诉他,这个空如来藏也是空不空如来藏。所谓如来藏、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从《中论》“为离诸见故”理解时,都是让我们离开染爱执着,把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破除。
再学习中国佛法的宗派,分为八大宗派: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禅宗、净土宗、唯识宗、律宗、密宗。天台宗和华严宗的祖师大德都有判教,把佛法依据佛陀说法的顺序,归结成类。
根据归结,分为五时八教。五时以华严宗的判教来说。第一时:华严时,第二时:阿含时,第三时:方等时,第四时:般若时,第五时:法华涅槃时。华严经的祖师大德参阅了三藏十二部,进行归纳整理,我们读的时候可能很快就过去了,但祖师大德可能花了数十年乃至一生,所以要珍惜法缘。
八教是天台宗判教判出来的。分为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合称八教。化仪四教是如来教化的应机,化法四教是教化中的方法。
三论宗是以《白论》、《中论》、《十二门论》为修行依据,佛法的精髓,《中论》都有涉及,对这些经典交融学习,对佛法上的熏习是有益处的。
禅宗是从达摩祖师传授下来,到六祖一花开五叶,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深远。
净土宗以江西东林寺为祖庭,能开辟出念佛路径,结缘出来,还把法缘推广影响力很大,是很不容易的。
唯识宗就是唯识体系,以唐三藏为代表。
律宗代表大德是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感动天女送食。
密宗分为五教:红、白、黄、黑、花。黄教的宗喀巴大师是一代高僧,他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影响很大。他把不合法、不和律的行为规范起来,创立了黄教。由此可以感受到,佛法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情况。密宗是佛法流传到西藏后,与西藏本土文化融合产生的。
南传佛法是流传于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地的佛法,起源于部派佛教的上座部。南传佛法主要依据《阿含经》四部经典。最接近于佛陀当时的修行方式。
佛法的流传甚为不易,努力精进,珍惜法缘。感恩佛陀,感恩师父,感恩大人,感恩修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