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胜大士
第十七章 毫无新意的相识过程
哦,忘记说了!
大二刚开始的时候,学校非要搞一个按英语成绩分班,一下子就把我们分出了三六九等来。我们嚷着不公平,学校这是在人身攻击,侵犯我们的隐私权。不过一旦看到了英语成绩好的同学脸上洋溢的那种金光闪闪的红晕,我们知道我们的斗争失败了。我们毫无理由抗衡学校的决定,正如我们毫无办法拉回我们令人头痛的英语成绩是一样的。
不过还好,这个按英语成绩分班,分的只是英语的班,其他的时候我依旧还可以和我的小伙伴们在一起。
刚进英语教室的时候,人还没有来几个,我特意找了一个第一排的位置,虽然我逃离三六九等的命运是没戏了,不过我很知足。就我这英语水平,有一个英语班要我已经是万幸的了。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这第一排的关系,让我和老师见证了深刻的革命友谊。英语这个东西不好学,也不难学。我不会为自己少得可怜的分数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像什么不好好学英语是因为爱国。屁。学习好英语怎么就不爱国了?如果可以的话,哪一天如果我的能力真的允许我出国了,我一定会把我看到的,知道的,学到的拿回国内我最擅长的领域里。思想这个东西是空灵的,它抓不住却在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每一个人。
看着老师在前面吐沫横飞,我想这些年的英语不好是不是因为没碰对一个引路人?其实就算是,我的英语还是由我说了算。很多的时候,我都可以通过眼神,还有口中的英语跟老师交流上,这样,一旦有了一点点的成就感,我对英语的兴趣大幅度提升。
在英语教室里,我旁边的座位起初是空的,这个班里还有许多其他院系的学生,而我们院的几个人我自认为和她们同系不同班,不是很熟。还有我发现上课的时候,身边没有那三个姑娘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果真是有些无聊,哎,好怀念当初的英语课。某一天,我和许颖她们吃完了早饭,早早的来到了英语课堂。这时候人还很少,我是不是可以趁这个时间抓紧补个觉,养足精神,一会好听课不是。我承认,春困秋乏,酒足饭饱后思睡觉。还未等我潇洒的闭上双眼,我身边的空位置有一个坐下了。哎,等等,看这张脸好眼熟。仔细想想,这是我同系不同班的陶姜。我这里鲜有人光顾,突然有个人造访我还不适应了。
“你怎么坐这里了?”我指着她的座位。
“你不也坐在这里了。”她笑语盈盈。
“我一直都是坐在这里的。”
“那么以后我也是!”哎,算了,都是同学。陶姜以前是和她的同学坐在我身后的,怎么突然间跑到我这里了?看她那膀大腰圆的身姿,如果她是一男的,那一定会给我一种男友力的安全感,然而她偏偏不是。自从陶姜坐在了我这里,似乎以前上英语课的感觉都回来了,上课的时候除了可以与老师交流学术的问题外,还可以与陶姜侃他个天南海北。我发现她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对新鲜发生的事情能够很快的感知到。别误会,我要强调的不是她善于读书,而是她特长刷微博。她跟我刷微博才是真正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于是我彻底的无语了。
慢慢的,因为英语课的牵线搭桥我与陶姜渐渐的熟识了。
天变冷了,身上的衣服也厚了,我和魏初好久未见了。
杂志社的兼职工资早就发下来了。我拿着手里的工资却不知该怎么处理他们。有人说,上班的第一个月工资应该交回家里,这样的话,第一感谢的父母养育之恩。第二据说这样可以存下钱。在还未走出杂志社的时候,我拨通了魏初的电话,很快响了一声他就接起来了。如果我们真的可以走到一起,十年二十年后,他接电话的时间还会这般速度吗?然而我不想给十年后二十年后的我造成这么大的心理阴影。
我和他商定在“醉”见面,他坚持问我在哪里,要过来接我,我拗不过的他。
果不其然在我去“醉”的路上遇上了他。在厚重衣服的包裹下,他还可以那样挺拔实属不易。我从来不穿高跟鞋,就算是我穿上了,周围人也受不了那个惊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魏初一米八一的个头,我站在他的身边身高勉强到他的肩膀。魏初调侃我身高差勉强还可以接受,如果我再矮一点,两个人想要接个吻恐怕要经历一个世纪那么久了。我突然想到,有的男生表白,爱你一万年都不算什么,接个吻要一个世纪有什么大不了。况且,所谓的一万年真得会坚持一万年吗?
似乎魏初和我都没有讲过情话,我认为那些太不切实际了。一路上他问我,“果儿,你相信有下辈子吗?”我说不信。
他又问我一个电视剧里老生常谈的桥段,你愿意下辈子我们还在一起吗?我说拉倒吧,这辈子在一起已经够吃亏的了,为什么还要折磨到下一辈子?两辈子都是看到的同一个人痛苦不痛苦。期许下一辈子的人主要是对这一辈子几乎没有信心了,渴望有一个机会重新来过,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有来无往的船票,而我们要的是能够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现实存在而不是无法折现的空头支票。
从魏初惊讶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他对我的崇拜快要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了。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注定有一个人要被仰视,我希望那个人会是他。女生的高度自己心里明白就好,而男生的高度需要从对方的眼神中的到认证。
今天“醉”里面的客人很多,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咖啡店里都是安静的聊天,然而我却不习惯人多的感觉。不出意料的,见到魏初的出现,店老板热情的过来打着招呼,魏初扫视了店内的客人,老板立刻就明白眼神里的涵意。
他把我们引到了他单独的办公室,没进去的时候我还以为这里只是办公的地方,老板桌,黑皮椅,一套沙发,在附庸风雅的摆着一个书柜,这样就齐活了。不过进去的那一刹那,我知道了,刚才我能够想象到的完全都是大错特错。
一张古式的桌案上放几张宣纸,桌上的右上方摆放的是一个砚台。不过美中不足,这张桌子上唯一穿越的便是那台电脑,特立独行的立在那里,像是与这个不协调的世界宣誓。他请我们坐在檀木色的桌椅上,而他手里的动作却是正宗的茶道,于是我更想了解,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雅趣。魏初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拉着我的手,会给我一一解答。
高中毕业后的那个假期,魏初选择了旅行。他打算带着我出去一起走走看看,可是那时候的我们谁也没有理会谁,于是他选择了一个人的旅行。也就是在途中他遇上了一个人旅行的谭哲。那时候魏初看到古朴的街道上的鹅卵石很漂亮,似乎是因为阳光照射的缘故。他很想亲手去触碰那种美好。到底看到的惊奇,是眼神里对外界的反应,还是触觉上那种真实的存在?他居然在古道的中央,把手向地下摸了下去。地面经过岁月的打磨,鹅卵石上面传来的触感就如丝绸一般软软,柔柔的,却有着太阳的温度。我可以想象到,当时魏初的表情是多么的天真。
突然魏初的手上传来不仅有柔和的丝绸感,还有真切的疼痛感。
“喂,你为什么要把手放在我车子的底下?”在魏初鬼使神差般的触摸那块鹅卵石的时候,谭哲骑着自行车慢悠悠的欣赏古道两旁的房屋,这里的民风民俗他早就喜欢上了,今天得以一见,果真是不虚此行。“啊!”一声哀嚎打断了他所有的思绪。
“我还没有说你压到我的手了,你倒是恶人先告状了。”
“你的手如果不想让我的车压,为什么要放在底下呢?难道你是算准了我的车会经过这里?”谭哲以为遇到了一个碰瓷儿的。不过他惊讶的倒是这个碰瓷儿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应该是一个新手吧?
“我的手并不想让你压,快点消失,要不我的忍不住会有掐死你的冲动。”魏初拿起地上的包重新背在身上,准备离开,这种人想让他道歉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想像一个女人一样在这里同一个男生胡搅蛮缠。魏初用另一只手动动压伤的手指头,还好没有残,不然他一定会让谭哲付出与他相同的代价。
“你等等!”谭哲从自行车上下来,在自己兜里一阵摸索。魏初看到他这么个动作,心想,恐怕是遇上“歹人”了。于是他撒腿就跑。谭哲发现他跑开了,想都没想,骑上自行车就去追。如果换做是女追男或是男追女,这个桥段还算浪漫。可是一旦换了画风感觉就跟不上去了。
“现在都这样开放了吗?”一个游客说。“开放倒是早开放了,不过没有见过这么大胆的!”另一个游客说。甚至还有人起哄,在谭哲的身后大喊,“祝你们百年好合。”魏初万万没想到,来这里游一遭还遇到了一个异样的情缘,可喜可贺呀。两条即便腿即便是再快,也抵不过两个轮子的速度。最终谭哲的车子还是拦在魏初的面前。谭哲问他你跑什么?魏初在那里顺气,“你不追我怎么能跑,还有你刚才在那里浑身上下的干什么呢?”
“我在找这个。”谭哲拿出手里的创可贴在魏初的眼前晃了晃,不顾魏初的反对硬是把创可贴牢牢的贴上去。魏初说他,贴这个没用,他那是压伤,又不是流血的伤口。谭哲倒是实在,管他有没有用,贴上试试呗,有总比没有强吧?魏初也没有心思和他理论。这时,谭哲像遇见了久违的哥们一样,豪爽的说:“走,我请你吃饭,算时庆祝我们不压不相识!”不压不相识?敢情魏初手指受伤的代价换回竟然是一句“不压不相识”。
通过一顿饭的功夫,魏初得知对方的名字,而且谭哲对他说,自己之所以选择来这么个小地方是为了寻找自然,能够使自己平静的自然。这时的魏初没有听懂他的话。魏初以为谭哲口中的自然只是大自然而已。他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很小,条件有限,当他们发现在旅社里两个人是住对门的时候,不得不相信缘分的牵引。有的时候我们不相信巧合,以为那些只是杜撰。一旦巧合真切的发生在了自己的头上,方才知晓,原来巧合是这么的不可思议。
于是两个人就在这两间房里来回穿插,说着他们男生之间的鸡毛蒜皮,两个人默契的对自己的事情闭口不谈。信任这东西有时候得需要几年几十年的培养,有时候却是一瞬间的事情。第二天魏初很早的醒来,敲对方的房门没有回应,干脆贴个便条在谭哲的房门上,然后背着厚重的旅包出去了。魏初拍了很多照片,其实他是想留给我看,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这个机会。纵身于树木林立之间,小路且行,大喊一声还真有一种放空自然,返璞归真的错觉。从下车到走山路已经过去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了,要不是周围还有来往的村民,他还真怕自己迷了路,不过他有指南针,就是迷了路,他也可以轻松的找到北。
在几间低矮的平房,已经看得见墙皮脱落的痕迹。校长拿出椅子,起初魏初不敢坐的。看似摇摇晃晃的椅子,魏初想直接坐在地下,这样最起码还安全些。不过扛不住校长的热情,他还是坐了上去,还好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不结实。这是一间偏远地方的小学,校长加上后勤人员一共才三个人,其中的一个还是校长夫人,主要是给这里的做一顿饭。即使这里只有两个教课的老师,却不得已带着三十多个学生。
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他们更好的生活在外打拼。而他们为了有一天可以走出去看一看,留在这里为自己打拼。或许说我们的生活不易,然而这群孩子的生活里,只有头顶那一片蓝天,和脚下等待耕耘和收获的土地。
这个暑假不可以无所事事。魏初在家的时候用电脑搜索了可以支教的地方,然而他一眼就选中了这里,不仅这里有好的风景,还有他想带着一些东西走出这里,至于是什么他还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