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托盘天平,夏天主题开始后,我们的益智区增加了一个新游戏,就是利用天平秤石头,一头是砝码,一头是鹅卵石,通过比较石头的大小,不断地摸索,最后让天平回归平衡。
孩子们对这样的游戏表示很有兴趣,在活动区讲评时,玩过的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小朋友们分享他们从中体会到的快乐。我看着孩子们欣喜地表情,他们沉浸在天平平衡后的成就感中,不由得有点感触。
我是一个从业一年的新教师,上岗前,我常常为了自己不够扎实的理论基础发愁,有时也为课堂上突然的尴尬而焦虑。但是,我最近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我不知道怎样更好地和孩子们相处,找不到我们相处的平衡点。我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受她和我自身性格的影响,我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会希望是在一种轻松的氛围里,所以,平时和孩子们说话的时候我多数时间都是以朋友的角度。当然,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也会严厉的指出。和这帮小朋友相处也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有的时候,我特别开心,因为孩子们喜欢我;但是有的时候,我又有些苦恼,我发现在孩子们面前我少了一些作为老师该有的震慑力,他们似乎“不怕我”。举个例子,俊俊早上吃饭比较费劲,我们不管是谁做早班老师,吃在饭的时候一定会坐在俊俊那一桌,好督促他赶快吃饭。但是,问题就出现了,同样是在俊俊吃早饭这个问题上,我和班主任老师之间得到的反馈就不一样。我坐在那,俊俊几乎无动于衷,不提醒他,他也不会动。但是,班主任老师就不一样,她坐在那,俊俊就会老老实实好好吃饭。同样的案例有很多。我就开始关注班主任老师和孩子们相处时的状态,我发现孩子们在犯错误时看到她就会眼神闪躲,有些敬畏,但是平时,他们又感觉班主任老师是一个让他们很有安全感的人,在孩子们情绪不稳定时,班主任老师的怀抱能让他们很快平复下来。我也开始学着李老师的样子,严肃的对待错误,平时的时候还是像朋友一样和他们交流。照葫芦画瓢学样很容易,但是作用似乎不大,因为,最难的就是对“度”的把握,也就是要寻找到平衡的支点。我最开始看到天平的时候,它并不是保持着平衡的,但是我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我就在天平上找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找到了,天平中间的标尺上有一个游码,它本该在标尺标着刻度“0”的位置上,所以游码的位置不对,天平自然不会平衡,我把游码播到正确的位置上,天平平衡了。
天平失衡的原因很容易找到,但是,我们和孩子们相处守恒的平衡点又怎么把握呢?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