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主任经(3)

第三经:温柔坚定,和谐家校

带了两年的班级因为其他的安排不再跟班,我在班级群介绍新的班主任,好几位家长第一时间私信我表达不舍和和感激。这个时候心里一定是暖暖的,借着这份感动,今天聊一聊家校关系的搭建。

1,相互尊重是前提。与人和善是我在待人接物上一贯的原则,两个人之间可以有很多的不同,没有影响到别人权益的情况下,尊重是交往的基石。因而我认知里的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也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与家长的交流,我能做到公正客观,就事论事。正是这样的做法,给家长留下了为人公正的印象。所以在处理孩子间的矛盾时候家长愿意相信我所说;在解决孩子的各种负面情绪时,家长愿意配合我的做法去做;在家长对我的做法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平心静气地交换意见。

与人和善不代表没有原则,不代表一味迁就纵容,家长的意见我们要听取,也要表明我们的态度,这也正是相互尊重的体现。我带过的班,接触了几位特殊儿童,在与这些孩子的相处中,我没有刻意地提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多是在班级整体的角度要求其他孩子与他们和谐相处,尽量一视同仁。有次,一个孩子考试过后没有把试卷带回家,家长以为是老师根本没有给他发试卷,感觉受到了伤害,于是私信我责备老师们的“偏心”。我给家长解释了情况,并承诺第二天一定帮忙找回试卷。或许是家长一直以来心存压抑,将苦水一股脑倾泻了出来,说实在的,我很理解。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因为先天性的原因,视力极差,差到可以去申请残疾人证。这位家长的倾诉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于是我和她将心比心,讲起我的故事,设身处地为她考虑。最终她也被我的真诚和尊重打动。那以后,原本在班级群很少发声的她,在一些班级事务中总是非常积极。

2,稳定的情绪,处理争端的法宝。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情,人的情绪难免波动,教育又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业,面对上升到家校层面的争议,我们首先要自己做到情绪稳定,就事论事。

一天晚上,有位家长突然连发十来条信息,句句都以感叹号结尾,有几句还带上了脏字。从这些零碎的语言里,我大致猜到,起因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孩子一类作业本忘带回家,太晚了家长不愿去重买新本子,孩子害怕交不了作业哭闹起来。家长烦透了,于是把怒火对准了我——必须要固定本子吗?什么本子写不是写?学校这么死板?……突如其来被一顿责骂,很难不生气,可是和他置气有用吗?对骂回去指责他的不称职,指责孩子的马虎能解决问题吗?不难,还会激化矛盾。于是我一点都不生气,直接告诉他,忘记带回去就明天回学校补做,以后有类似的情况可以好好和老师说明情况。果然,孩子不哭了,家长道歉了。

你处理过两个家长互相指责面红耳赤吗?我见过不止一次。这样的场面说内心风平浪静就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老师也在这样的境遇里无可奈何,束手无策,那真的就很难收场了。我会马上介入调停,迅速梳理双方的诉求,找到突破口冲着解决事情去。情绪稳定才有机会将事态中输出情绪的现象解决妥当。

3,语言的艺术,让家长记得你的好。现在的家长大多都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更不乏一些教育理论一套一套的家长。不得不承认,在好些方面要向家长学习。当我们面对家校交流,不是在进行理论知识比拼,不是在争输赢,而且寻求同一个目标,为着共同的目的进发,所以这语言的艺术就在于现在家长的角度,让他明白,老师是理解他,能帮助他的。

初为班主任的时候还年轻,班级里有一位家长是其他学校的资深班主任,她常常和我讨论班级工作的开展情况,每次我们有相同的意见,我总会很欣喜,表示非常感谢她的引导。遇到意见相左,我就会说可以考虑具体情况,试行试行,而不是一口回绝。她也非常明白我的言下之意,也是欣然接受。言语表达的得体会给我们加分不少。

4,让孩子成为你的小粉丝,帮你传递信息。一直以来,我认为搞定孩子,就能搞定九成以上的家校关系了。有位前辈曾跟我说,如果孩子回去后总和父母说“我们刘老师教过,这个应该……”“刘老师说过的,这件事可以这样解决。”……诸如此类的话,家长一定会对老师充满信任和尊敬,甚至崇拜。也确实,很多经常和交流的家长都会说到:孩子很崇拜你!那怎样能搞定孩子,让他成为你的小粉丝,为你宣传呢?和孩子成为朋友是重要的一招,其他的,请期待我的班主任经(4)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