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印象——中卫高庙、寺口子(大峡谷)

 

        离开腾格里沙漠,一路往北越过宁夏回族自治区界,去了内蒙古边上一处草原。其实所谓草原,只是地上不再有起伏的沙,有一些浅浅的草、马和蒙古包而已,景点的味很浓。在折回往中卫而去的途中,一路上到处可见黄沙漫漫,司机说他们常常要停下来去铲漫延到公路上的沙:


        中卫高庙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为三教合一的寺庙。所谓高庙,就是在仅4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筑有260多间重楼叠阁,最高的建筑物高达29米,各建筑之间多用飞桥相连,布局紧凑,气势非凡。庙内还有“鹤翔凤鸣”、“麟吐玉书”等墙壁砖雕和雕塑: 


     这个《醒世咏》是明代该庙大师所言,其中不乏教人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


        从中卫向东南,接近寺口子时,所经路途崎岖难行,满目荒芜,河床干涸,缈无人烟,只有野草顽强地生存;真不知道那些被废弃的断垣残壁,是否住过人,那时这片土地上真的有水吗:


        寺口子,古称北海。她南依香山重嶂叠黛,山道奇险,古时为锁扼固原、平凉、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历史上,寺口子因其所处银南之门户、卫宁之屏障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今,得天独厚的地理地形和悠久的典故传说,又使寺口子成为了旅游胜地,其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实属罕见:


        苏武是西汉名宦,当年出使凶奴,被单于扣为人质被囚,后押往北海(即寺口子中卫香山)牧羊十九年,心怀汉室,终日“持节面东,矢志不移”;汉昭帝6年,汉凶再和时苏武回朝,被拜为典属国:


        这里就是苏武牧羊十九载的香山,两山之间为峡谷,苏武在一面山的洞穴栖息,羊儿在对面山的洞穴卧眠(据说羊每天清晨自个儿下山吃草,晚上自个儿回到“羊圈”)。苏武栖身的石窟——苦节堂内,有苏武当时用过的石灯等:


        一行人中,没有人敢去走那架两山之间飞跨的索桥。我喜欢尝试和冒险,就上去试了试,感觉还行。背上扣好吊索,我走上去。越往中间走,越觉摇晃,但心里一点不紧张。风很大,我一手拿着相机,一手抓着吊绳,从各个角度拍摄不同变化的塞外罕见的丹霞地貌。腿打着颤,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风实在很大,吹着索桥不停地摇晃:


        过吊索、爬山、攀岩……有不错的游玩顶目,寺口攀岩是中国攀岩较为理想的地区之一:


        在东线游览区,有奇险雄美的“寺口大峡谷”,不时可见到山脚处生长着的野枸杞(宁夏中宁的枸杞是很有名的哟)。大峡谷不乏神奇优美的神话传说。有“一线天”、“天井山”、“通(灵)仙谷”、“神仙脚印”等景观。瞧,左下侧,你看见了吗?有妙趣天成的“神仙脚印”呢:


     在岩逢间顽强生长的树: 


        一线天,好雄奇!你看见了吗?在岩石以下三米都呈灰色的表体,那是洪水激流经过的痕迹!我们正在这条大峡谷中走着,如果这时来了洪水,我们不都成鱼了呀: 


             一块大大的方石,卡在上方,好悬:


      能看出牛头、马面来吗: 


      奇特的洞窟和形似木碳化石的岩体: 


        静静的幽谷里,只有我们一行人穿游其间。我曾一个人挪在后面拍照片,在深感神秘之余,也不免有些害怕呢:


        出了大峡谷,阳光下的我,双手伸开紧贴在凉凉的岩石上,呼出大峡谷的阴气,让阳光还原了本我的阳气: 

 


    宁夏,一个好玩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