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力则学文

中国的教育文化历来注重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知识改变命运。

但为什么说有余力才开始去学问?因为孔子认为人生应该以道德修养,品格完善为首要任务。

郑板桥老年得子,但是他对孩子就不是说只要求读死书,而是在读书学文以外,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他给孩子留下了几个字,淌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事情自己干。不靠老天,不靠祖宗才算真正好汉。

还有的就不读书,不学文的教训,这样就会对人是自己造成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在古代,可能对整个家族造成危害。汉代的霍光就是这样。班固曾经评价,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就是说霍光他不读书,对这种最根本的道理他都不懂。他就是只从个人的经验出发,能够理解。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但是有多少人读书的时候能做到这三档?能够集中思想脑力集中,全神贯注的一心一意的去做一件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