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多少书并不意味着你掌握多少知识
大学时,读文科专业的我一度很喜欢阅读,大多数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看书,那时候以为博览群书就可以使自己知识渊博。为了更好地记忆书中的知识,用铅笔将书中的精华内容作标记,再将这些标记的内容写在word文档,然后拿去打印,再将打印出来的这些书摘装订成册,又在这些书摘上写上自己的批注。如此繁琐的流程,我当时坚持了两年,留下了两大本笔记。
可我依然没有成为知识渊博的人,那些笔记基本上装订过后就没再去翻阅过。
理解知识并不意味着你学会了
“看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个时代,优质的信息并不缺乏,深度好文干货到处都是,以前每看到一篇好文,阅读后深思感叹,说得太对了,简直就是醍醐灌顶,那种感觉,就好像在理解了这个道理之前的人生是混沌一片,理解之后简直就是拔开云雾见天明。
可是理解了那么多道理,好像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所有不以实践为目的阅读、思考 都是耍流氓
细想,以前看很多书,有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把看书的数量和速度当成了目标,把收集笔记作为一种成就感。而忘记了做这些事的真正目的。以为书看了,知识、才能就增长了许多。其实,只不过增加了一些谈资罢了。
阅读、思考并不是目的,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逐渐明白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从而将这些理念固化为行为,去实践,这才是目的。
因此,正确地阅读一本书不是在于你用什么方法快速去读,也不是你将笔记做得多漂亮,更不是强记书中的要点,然后拿来作为炫耀的谈资。而是让这本书改变你的某些行为。比如阅读《晨间日记的奇迹》,看后很有感慨,但还是一直晚睡、赖床,这些感慨有个毛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