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众》

示众的主要内涵,批判国人麻木的看客心理


故事写的大概是,炎夏的马路上,一个警察正用绳子拴着一个白背心男人“示众”。好奇的看客们一层围了一层,最终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遂作鸟兽散。


首先置身其中的来看这篇文章。我发现有人被绑了示众,首先做的是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被绑,他该不该被绑,他为什么要背绑在在街上示众。而文中的看客们呢?他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也不怎么想搞明白。


文中有几处可以证明,比如说秃头看了白背心身上的字还没看完就被挤的看不到了,正常来说,我们有机会去搞清楚没搞明白的事就会努力去搞清楚,就算被挤的看不到了,也起码尝试去挤一下把文字读完。而秃头并没这样想,他“无可奈何,只得看白背心的脸”,好像跟他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他没必要拼命知道发生了什么,即便文字就在他面前。


看客当中虽然大部分只是看热闹,但是也还有人想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他,犯什么事了?....”是一个工人似的粗人问的。嗯,工人相比于众人还是有点思想觉悟的。然而他话音刚落,就被众人给“睁着眼睛看定他”。


个人觉得,此时,如果大家都想知道发生了什么的话,大家定睛看的应该是解答问题的秃头,而不是定睛看这个提出问题的人。


显然是众人在疑惑这家伙为什么会这么问,有些会“反思”自己竟从没产生这样的问题。


也可以从这看出大家都是麻木的,他们是想看热闹,并不想知道热闹里面是什么。


你看后面那个抱孩子的女人,小孩子没有看客心理,他想走,却硬被女人给拉回头说“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呐”


到底哪里好看了?女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人多的地方热闹而已,然而她已经把这种看客心理给强加给小孩子了。我能看到这个小孩子的未来也会跟那两个小学生一样,最后变得跟大人一样麻木。


然而工人又为什么不问巡警呢,这次事件当中,能够知道事实真象的肯定是巡警。为什么不问巡警(可以代表统治阶级吧)呢? 这是事情的根基。如果问了巡警,算是对统治阶级发出的的质疑,即怀疑他们的做法对不对。很显然他们并不怀疑,他们觉得统治阶级一切行为是对的,他被绑是理所当然的。就像阿Q想的一样“这世界上总有人是要被杀头的”他们从未想过反抗。


最终回到看客心理。


忽然一句“好”大家觉得有好戏看了,但当发现是胖孩子无聊的叫卖声的时候,“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因为没有重大事情的发生来满足他们看热闹的愿望,所以他们“幸而放出眼光四处搜索”,一个车夫摔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迅的短篇小说《示众》用2400多字描述了中国的典型凑热闹景象,无数的动作描写衔接着事情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一场示...
    小岛向日葵阅读 1,080评论 1 2
  • 示众〔1〕 首善之区〔2〕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
    简书茶馆叶老板阅读 1,823评论 11 29
  • 1.多镜头转换展示。在《示众》中,鲁迅以一个独特的客观的视角来展示这个人群,用平铺的方式解剖群体心理。通过镜...
    山下千万的窗阅读 716评论 0 6
  • 凌晨三点零五分,又一次从忙碌且劳累的睡梦中醒来,最近几晚没有失眠却总是多梦,梦中总是奔赴于每一场考试、或者面临每一...
    Crystal_lan阅读 210评论 0 1
  • 人和人是有区别的,而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认知的区别。认知模型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四...
    鸢紫阅读 48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