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开始挣钱,童年“懂事”真的好吗?希望今后,不再有少年老成

腊八一过便是年。如今,对过年一词,再没了丝毫的期待,相反,作为常年在快节奏生活下闷头奔波的人,不欢喜那种烟花爆竹的热闹。

中午,给家里上小学的侄子通过电话聊了会,他说:叔,啥时候回来,想你。

我说,再过一两周就回了,希望我带些什么给他。

他说什么都不要,又想了想说,带几本书吧!

这个答案,让我心里非常繁杂。十多年前,我也是那般渴望知识,也被父亲多次询问,希望从太康县城,带些什么给我。我的答案如今日的小侄子如出一辙,但一次也未能实现。

那个年代,大概是很多人活着的样子。

1 受命拉车去卖饼

1998年,豫东农村有一习俗传承许久,即十天一庙会,两天一集市。那年,我七岁,家里以榨油谋生。到快过年时,家里的这个生意极为热闹,由于要置办过年时的食物,村民往往将晒干后储存已久的棉花、花生、油菜籽等拉到门口榨油。

小时候我身体羸弱,活动也少,但力气是有些的。某日清晨6点许,父亲将我喊醒,问我:敢自己去挣钱吗?

我一听“钱”字,瞬间精神,答一敢字。

所谓挣钱,就是把两袋子油饼(原料通过榨油机挤压出油后产生的废料,可作为饲料之用),放拉车子(如上图)上,拉到集市卖了。对于这个任务,我想着,并无难处。

那时天已蒙蒙亮,空气很凉,集市上的村民络绎不绝,其中有熟识的伯伯叔叔们。距离我家并不远的干爹,见我独自拉着两袋子东西,颇感诧异,问我说:“你爸呢,怎么没来”?

我笑着说,他有事没来,这东西轻。

2 谈价初会“安贵一”

事实上,那两袋子油饼,任何一袋子都比我重,亏了放的平衡,才没把我撅起来。

一路上,我干爹帮我推着,告诉我,安庙有“行务”(今天应称之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可公平地评价某一物品的价格),外号安贵一(事实上,他真的是一只眼),若不知道价格,可以问他。

我领会这要旨,就大大方方的来到了安庙村西头,那是卖类似油饼的聚集地,属于专业化市场了。

那时,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不似今日内敛,在车架子上坐定,思考该怎么吆喝。

这时候,一位约莫30岁的男人,见到我自己在那,身边并无大人,极感兴趣,来到我身边,确认我真的是来卖这油饼了,就问我产品价格。

这让我犯了难,初来乍到,说实话,我不知行规行情。但仍旧笑脸相对,回之曰:“你经常买饼吧!我家榨油,油饼多,价格也比别人便宜些,别人若一斤3毛,如果你一次性要完,我按2毛8分钱给你”。

那男人说,你给的价钱高的吓人。我叫着他,说你等等,我叫行务来。

那行务并没有因为我是小孩,有一丝轻视之嫌,颇有童叟无欺之德。他看了我的油饼,郑重请示的说:“你如果卖,就一斤6分”。

既然权威发话,我就对那个男人说,我相信行务,你也必然相信。既然说了便宜,我也不抵赖,一会称了重量,给你抹去了零头,今后如果要,可以直接来我家,说完我还报了家父名讳,和家中住址。

这是童年第一次做生意,非常顺利,那个男人后来还真的经常去我家采购,再不用我费力拉到庙会上了。

3 加工麦仁生意

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置办的挣钱机器,也是极多的。

那时候,南方吃米,但在北方,大米的价格颇高。农村人下锅熬汤,会加工些麦仁。具体过程,是先把麦子倒在大盆里,用水搅拌均匀,不能让水盆有积水,随后打开电闸,马达运转的速度提高上来后,将麦子倒入机器。

头次做这个是在2000年,那年我9岁。当日父母都出了门,就我自己在家“看家”,恐怕别人等着急,此前我也亲眼见过他们操作,就想着,试试吧。

结果仍是很顺利。搅拌后的麦子,用瓷盆来端,标准有十斤,一般来回加工三次而成。加工后的麦仁,圆圆的,周身泛白,下锅后,味道劲道,比大米粥更入口些。

加工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客户是否要加工后的”芙子“,若要的话,就是一斤一毛,不要的话一斤五分。

自此后,我在十里八村出了名,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年龄小,个头低,却像大人一样接人接物。许多人慕名而来,让我加工,进而聊天。有时候,一些妇女们打趣我,加工的麦仁到底成不成?

我直接傲娇的怼回去:放心吧!我加工这个,有些年头了。

然后惹的其他人哄堂大笑。

活多了后,往往时间上忙不过来,在田里劳作的父母,在太阳落山后回家,我很多时候仍旧在忙活着。母亲回家后见到这场景,往往放下手中的锄头,连忙洗手来接替我。

这段生意延续多年,传说也延续多年,导致我后来高中后回家,也会遇到那些老客户们,笑容满面的说,快来啊,我们加工麦仁来了。

4 少年老成的孩子

有些时候,我们会为少年老成的孩子鼓掌,但我面对他们,只有丝丝的心疼。

我深知,在所谓的“懂事”的前提下,一个孩子在贫困处境中的无奈。遥想自己的童年,是一望无际的农活,在烈日下,汗流浃背,诅咒着夏秋季节,那恶毒的阳光,为何不曾躲于乌云之下。每当看到同龄人喊我出去玩耍的时候,我回答的,从“要看家”,到“要背药筒去打药”,再到要去“碾场”……

那些自己挣得的零花钱,也因为“懂事”,向来节省的没有为自己购买一身新衣。不是给了父母,便是给了正在住校的哥哥、身体不好的奶奶。

在这种情况下,别人回忆童年时,我的脑海中一片苍白,就算在冬日,浮现的仍是多年前的夏天,烈日炎炎,一个孩子,拿着铁锹,锄头,去在田中锄草。

所以我尽管喜欢歌手李健,却极少听他的《风吹麦浪》,那对酷暑的怕,深入骨髓,无法抹去。

所以,当你遇到那些少年老成的懂事的孩子的时候,请不要忙着赞赏,鼓励, 请给他们一些关爱吧!

如今又到腊八了,马上又要过年。希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能有一个童年本该有的样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54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96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0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8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9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85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07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45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9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1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4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41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72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6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4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58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岁的星星语我能从中发现你的幽默爱演,感叹这成长之有趣和速度。同时那段时间我还特别恐惧一个速度,就是你买玩具的速度...
    Crystal婉韵阅读 249评论 0 0
  • 酝酿了一整天的雨终于在下班的时候憋不住,像个孩子一样“哇”的一声就大哭起来。屋外的世界昏天黑地,小雨瞬间变成了倾盆...
    向行阅读 1,748评论 8 6
  • 坐落在甘凉交界处的河坝街,老一点的人大多是些目不识丁、老实巴交的农民。上溯三代,他们还是住在大山深处的河坝街,抬头...
    梦想2050阅读 360评论 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