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诞生,我觉得是伟大又造福众生的。
其中的“视频通话”、“语音聊天”功能,拉近了相隔千里的亲人、好友 、闺蜜、同学之前的情分,让大家见面不再是春节的遥不可及,不再是一年仅有一次碰面拉家常的机会。
想爸妈了,晚上下班回到家后,一边切着肉丝,一边和手机对面的二老谈天说地,顺便互相分享餐桌上的美食,看着妈妈嫌弃的眼神,你自个儿都能心领神会,老母亲是看不上你切的肉丝条儿了吧。
想家里的老人了,周末与表姐表妹们约上一番,拿起手机弹个视频,看到屏幕对面的老人,相互嘘寒问暖,用方言畅聊一番,简直开心极了。偶尔小猫小狗也会凑个热闹,在视频在招摇几番,就又一溜烟儿地跑到对面领居家去了。
想好友、闺蜜了,便会在对方有空的间隙,拉起手机弹起视频,相互不说话,仅仅感受那一份“近在身边”的感觉,也是倍儿棒的。
后来,一对一的聊天仿佛不那么热闹,于是开启了群聊功能,一大家子,你拉我入群,我拉你入群,不一会儿功夫,群聊里便显示出“当前群聊人数较多,已显示群成员昵称,你可在聊天信息中将其关闭”的提示语。
建群的第一天,家人们都很踊跃积极,半个小时不到,未读的群消息达上百条,大家乐此不彼。
通讯录里也会新弹出好几个新的朋友,好几年没见的远方亲戚,通过群聊产生了链接,于是相互打招呼,问问近况,现在何地?做什么职业?几个孩子了?有时间一起聚聚等等的话题。
聊完以后,会立马打开对方的朋友圈浏览一番,点赞评论,忙得不亦乐乎。
建群的第二天,热情依旧,但群消息明显减少了,由上百条变成了几十条,冒泡的家人们从全体减少为10几个人的互动,偶尔你也会进去三言两语,打打闹闹活跃气氛,直到夜已深,大家便各自安好,互道晚安。
建群的第五天后,互动聊天的人已经只变成了那几个人,热情褪去,该熟悉的该问候的该互加好友的,全都已经做完了,也确实没有过多的语言去讲。
关键大家也有事情要做,于是,聊天渐渐形成了这样一些规律。
比如: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大家会时不时地出来说说话,唠唠嗑。
群里有亲人过生日的时候,下一会儿红包雨,再刷屏几十条生日祝福,几条过生日的图片和视频,让家人群里又瞬间恢复到刚开始的热闹景象。
即便如此,你有没有发觉群聊终究还是渐渐冷淡了下去,偶然看到有一条未读消息,一打开,却是一些无关紧要的APP链接;有时候一整天下来,群里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晚上大家也想早些休息,群里就更是“无话可说”的景象。
除了群聊,以前至亲们之间隔三差五还会聊上几句天,逢年过节,更是少不了红包和祝福。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聊天的仪式感已经消失殆尽,逢年过节的问候,直到想起来,才发现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谁过生日,以前会在当天打个电话,第一时间送上祝福,可是不知从何时起,生日的时候,也只是在微信里说上一句“生日快乐”。
当然即便如此,见面之后,那份亲人之间的情义还是不变的,喝酒言欢,诉说衷肠,吐露近况,感叹生活,依旧很亲切,很熟悉。
可为何网络上的交际越来越少了?
亲人们大多都已成家立业,甚至好多兄弟姐妹都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他们的重心从一个人变为了一家四口,生活的重担和压力,已经提供不了太多的私人时间;但凡有空,就是围着家人孩子打转,余下的便是赚钱了;
面对现实,时间是宝贵的,大家疲于交流,只是想忙完手上的事儿,抓紧时间休息。
大家变了吗?
要说不变,估计没人相信吧,你也不可能再是青涩懵懂的模样,单身到恋爱到结婚到生子,这个过程本来就是让人去改变的。
只有大家时间统一,近况类似,才能有机会聚在一起啊。难就难在,我休息的时候你上班,你休息的时候,我在老家,大家刚好都有空的时候,你却要伺候娃。
未来,或许大家相聊甚欢的时日会更少,因为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消耗掉90%的时间,亲人也许真的只有在春节的那几天,能够认真地说上几句话了吧。
家人群里,你也沉默不语,少有说话,等想着要说点儿什么的时候,又被手头上的事情打断,忙去了。
你有多久没在家人群里互动了?1天、2天,还是10天,或者一个月,甚至除了建群那一天说了几句话,自此便再也没有发言了?
忙完工作之余,如果有时间,家人里群还是多一些互动和交流吧,拉近彼此的距离,也增进你我之间的情义;
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