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清明节前后,田头地间会长很多艾草出来。野生艾有种艾草独有的清香味?草药味?反正有人如我家妹妹是很不喜欢这个味道的,但也有人如我还比较能接受这个味道。
这种草,小的时候,经常跟着大人在菜地边,池塘边,山坡边摘。三月的艾叶很嫩,我们喜欢拿肉或鸡蛋滚汤,味道有点涩,吃下去还微微发苦,带着很浓的一股青草味。老人们说,这草去湿,消炎,散寒,总之,又是是女人就多吃,有益处的东西。
它生命力也很顽强,一般我们就摘嫩芽部分,摘完过几天又长出来了。陆陆续续一直长,但很奇怪到农历四月后,再长的芽也不是嫩的,都是比较硬的,老一点的叶子,不适宜滚汤,大人们一般会摘一些晒干,煲鸡汤时放一把,又是别有一番滋味了。
到了现在,艾叶的药用价值有点被夸大,野生的艾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用量需求,菜农们就在大棚里人工种植,不容易长虫又好养活,所以网上也好,菜市场也好,超市也好,都很容易买到新鲜的或干的艾叶。
只是,人工种植的艾叶没有野生的那么苦,也没有野生的那种喝完带回甘的那种感觉,口感和味道都差很多。
说了这么多,上一张新鲜三月艾的图片。

这一大把,本来是想做一下网红甜品——青团!材料都备好了,结果早上起来搜了下青团的做法,感觉又是那种我会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的食物,犹豫了会,果断放弃。
我觉得让我做青团,估计到我饿晕了,都还没有得吃。那就换一下,直接滚汤吧。
滚汤是什么意思?就是煮一锅开水,把材料分别按顺序放进去烫熟,然后撒点盐放点油,搞掂。如果还是理解不了,请参考紫菜蛋花汤……
大清早连瘦肉都不想切,来个荷包蛋,热油炒点姜丝,打个蛋煎一下,加一碗半水煮开至一碗,放洗好的新鲜艾叶,简单的一份早餐做好。

样子是不是有点奇奇怪怪?但吃起来也还好,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吃到大的原因,反正能吃完一大碗。剩下的没用完的艾叶切碎拿来中午艾叶煎蛋,请叫我持家小能手!
艾叶还有一种吃法,类似青团,但没有馅,就是用艾叶剁碎,榨汁,加糯米粉和少量粳米粉,白糖,像和面一样和好,捏成饼状或用模具压出漂亮点的形状蒸熟,这个吃法,在我们老家叫清明粄。

忽略确实不高的颜值吧,好吃就行。蒸好用袋子一装,可以吃上一两天了。
小长假第二天,又让我用这些奇怪的食物打发掉了,明天还继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