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某日午间,孔子学生姓冉名子无者,正在打扫门前三包。只见扫帚到时,草屑飘飞,身影过后,尘土扬起。不觉一盏茶工夫,倍感辛苦,将扫帚倚在墙上,扶定门前那株杏树,捶腰解乏。见门上“孔圣人杏坛”的匾额沾染了灰尘,赶忙举袖擦拭一番,又连呵几口水汽,擦得乌黑铮亮,直映出昨日晚间同夫人理辩到不耐烦,额上吃她一鸡毛掸子的那块乌青,不免抑郁,暗忖且等老师睡起,要将一番心事好生分付:这婆娘不仅于理不通,夫妻纲常的礼数上也端的… …愣怔间,觑见大路上撞出一位大汉,只见他头上一顶草绿万字巾,上穿一领草绿青布衫,腰系一条草绿绢搭膊,下面草绿袅脚多耳麻鞋,及至近前,又见他面色草绿,腮边好长胡须,迎风而动。
大汉至子无面前立住,高声唱个诺:“叨扰叨扰!小可走路走得口内焦渴,还请饶碗水吃则个。”
子无忙躬身还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再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里面请,里面请。”
大汉谢道:“如此已经感激不尽,不便深扰,在此门前,就贵府一瓢饮可也。”
子无暗忖引这大汉登堂入室怕扰老师清觉,却吃嗔怪,于是自进去舀一瓢水出来,递于大汉。大汉接过饮了,谢道:“请问先生,此处可是孔丘孔老师的府邸?”
子无道:“正是。”
大汉道:“先生便是孔老师的学生?”
子无道:“不才便也充数。”
大汉道:“如此甚好。小可正有一事讨教。”
子无道:“好说,好说。”
大汉因问:“一年却有几季?”
子无回道:“一年恰好四季:春、夏、秋、冬。”
大汉眉头一蹙:“原来此处不是孔老师府邸,先生也不是孔老师学生。”
子无惑然:“客官何出此言?未见门上‘孔圣人杏坛’五个大字好生端正!”
大汉笑道:“门上五个大字小可一个也认得不差,只道你这里不是孔老师府邸,你却也不是孔老师学生。”
子无怒道:“客人不是求教,却要踢馆?”
大汉躬身:“不敢。”
子无道:“好生唐突。”
大汉道:“只为一年之中好有三季:春、夏、秋,先生为何偏说四季,硬生生杜撰出个冬来。仲尼者,圣贤也,何府上之人榔槺若此?”
子无道:“一年四季者,上至耋耄老者,下至黄口小儿,乃至目无丁字之裙钗妇人而无不知者,如何认作三季?更有诗为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大汉道:“小可诗上生疏得紧,只知一年三季无二。”
子无道:“四季而已!”
大汉道:“三季无二!”
子无道:“四季而已!!”
大汉笑道:“你我再不争论,可敢设誓否?”
子无道:“且作何誓?”
大汉道:“若四季,小可给先生磕三个响头;若三季,先生给小可磕三个响头。”
子无道:“就是这样!”
正在此时,听院内一声轻咳:“子无吾徒,何事与人厮争?”旋即一位长者推门而出,子无慌忙长揖及地。大汉见此长者须发皆白,首上圩顶,而有寿者相,也忙稽首:“问老先生好。想老先生必是孔老师了!”
长者回礼:“老朽便姓孔。”
大汉道:“相扰。小可走路走得辛苦,又值正午热不可当,焦渴难耐,贵府门前遇见这位先生,讨水吃过。见门上有‘孔圣人杏坛’好大匾额,知道此孔老师府邸,赐水者老先生高徒。因讨教,偏我二人意见相左,正在此理辩,有扰老师,其罪不小。”子无也如此这般将原委始末娓娓道来,这边老师听得清楚,颔首捻须向冉无正色道:“此事再清楚不过,一年之中原有三季:春、夏、秋而已。子无徒儿还不速与客人磕头?
子无再不想老师竟作此言语,煞那间犹如掰开三片顶阳骨,倾下一盆雪水来。见老师如此正色,不免俯身屈膝,给大汉连磕三个响头。偏又撞到额上青於处,伤心重逢,直要滴下泪来。
此时正午刚过,依旧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师徒二人目送大汉远去,孔老先生方才将冉有引进屋内,道:“子无吾徒,你道一年却有几季?”
子无满腹辛酸一腔委屈:“天设四季于一年,老师为何偏说三季?”
孔老先生捻须而笑:“一年四季,为师岂不知乎?然徒儿未见彼大汉绿衣绿裙、绿髯绿颜,乃一人形蚱蜢耳。蚱蜢,三季虫而已,历春、夏、秋三季而绝。穷其一生之智,能解乎冬哉?吾辈儒者,虽以启智为道,亦知普施教化而有择,岂不闻‘夏虫不可以语冰也’,即此喻也。口舌之过,孰也?智者而已矣!”
子无闻听此番言语,恰如醍醐灌顶,抚掌叹道:“吾师也,真吾师也!”乃福至心灵,每于无妻强词夺理时,暗念“三季人耳,三季人耳。”不予理辩,自此倒也相安。
太史公说:蚱蜢人,有谁听说过呢?分明是杜撰出来的。不过,演绎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吗?孔子,是高山仰止的至贤至圣啊,他的教诲我们怎能忽视呢?他的学生也蛮可爱的啊,将老师讲的“三季人”的道理运用到了家庭伦常上,这就是所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吧?可我还是觉得他一程路只走了半程。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天下的大道即使在晴朗的日子里摆在人的眼皮底下,也只有凤毛麟角的几个看清楚那么一点点而已,芸芸众生,说他们是瞎子也不算过分啊!知道这世上居然还有连一年四季都不清楚的“三季人”,就不要先忙着耻笑,我们这些睁着眼睛的瞎子,也不过是“四季人”而已,并不比“三季人”高明到哪里。所以,要有敬畏之心,对一切道、道心和得道的人;还要有勇气和决心,明知艰难和注定失败,却不挫其志。这可以算作君子了。仲尼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是在讲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