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文章行云流水,带有鲜明的各人特点。在一篇小文中也蕴藏着他对艺术创作的看法。
“画竹者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成语“胸有成竹”就出自这篇文章。这里讲画竹,其实可以提升至所有文学创作。苏轼讲画竹时,拿起笔心中已经酝酿好了成熟的竹子形象,仿佛竹子就在眼前,奋笔画就,把眼前所见一气呵成的画出来,就像兔子发力起跑和鹰隼落下般稍纵即逝。讲的其实就是文学创作的积累和爆发。想要“胸有成竹”,平时下功夫观察竹子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想创作积累材料是基础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积累,做出的文章空洞苍白毫无感染力。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了创作灵感,一气呵成喷涌而出势不可挡,正如苏轼再另一首诗中所写“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下笔“不可回”。
另外,苏轼就另一个常见问题抒发了议论。“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意思是心里虽然明白了,但手上做不出来,都是不实践的缘故。后面进行深化,说凡是心里了解而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熟练,或平时觉得非常明白,临到事时却忽然抓不住重点,这样的事怎么会只有画竹这一件呢?苏轼在这里明确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眼高手低,看什么都觉得稀松平常,到自己动手时就抓瞎。或是理论知识一大堆,统统不过纸上谈兵,一旦实际操作起来不是空洞无物就是毫无章法。
总结苏轼的观点,艺术创作两大重点,一是积累一是实践,缺一不可。
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