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东方直播带货大火,与薇娅卖火箭、李佳琦卖口红不同,人们青睐新东方,是因为这里的带货老师们一边卖海虾,一边讲地理;一边卖牛排,一边讲英语。
平时大家觉得无趣的学科知识,在直播间反而一听就会了,这是因为新东方的老师们讲得更有趣啊。
《好想陪你读绘本》的作者刘勇赫说:“没有无趣的学科,只有无趣的教育者。”
很多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也会早早地对孩子做教育启蒙,例如亲子共读。可往往读了半天,孩子却提不起兴趣,没有主动阅读的欲望。
这个时候,家长就该反思自己了:“我读得有趣吗?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吗?”
刘勇赫老师就是一位非常注重趣味培养的超级奶爸,在他的孩子4岁的时候,他已经发明了150种亲子游戏了,一度被媒体称为“亲子游戏大王”。
在勇赫老师看来,书籍对于孩子来说,首先是玩具,然后才是知识。孩子只有在书籍中得到了乐趣,才会愿意把书当成书籍来阅读。
在《好想陪你读绘本》中,勇赫老师分门别类,罗列了许多亲子共读的科学方法,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在此,我选取感触最深的几点,与各位家长分享共勉。
1、动态阅读:要把绘本内容带到生活实践中去,让知识好玩起来
前几天,我带着孩子读科普绘本,里面提到了各种各样的蘑菇。于是,我跟孩子约定,周末去公园寻找蘑菇,看看公园里的蘑菇,与书上的蘑菇有什么不同。
这样一来,室内的亲子阅读,就变成了户外的亲子探索,孩子自然开心极了。当他带着问题去读书,也就格外认真。
我们在公园里,发现了许多连书上都没有提到的蘑菇,红的、白的、黑的,各种各样。回家后,我们又把绘本拿出来,与自己拍下的蘑菇照片做对比,孩子还主动自己制作了一本蘑菇小书,记录下自己的探索成果。
勇赫老师在《好想陪你读绘本》中告诉我们:一本书,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亲子沟通的话题。孩子在绘本书籍中学会的不是知识,而是生活经验和对世界的认知。
就好像,我与孩子对蘑菇的探索,其实就是我们一起对大自然多样性、对神奇生命的探索。“蘑菇”是我们的亲子沟通话题,从室内亲子阅读到室外亲子探索,再到孩子主动制作“蘑菇书”,孩子在这个亲子互动的过程中,有了对书的好感,更有了对知识的探索欲。
当我们把绘本内容带到生活实践中,书本中的知识就变得生动好玩起来了。
2、采访式对话:把话语权还给孩子,激发孩子思考力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鲁豫,曾有一段采访,被人诟病多年。在面对乡村贫困儿童时,孩子们因为贫穷,顿顿都吃咸菜干饭,而鲁豫却提问到:“你们为什么不吃肉呢?”
太多人都取笑她傻,竟然问出这么低级的问题。可面对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这种“傻问题”恰恰是她的智慧所在。
因为她把主动说出贫穷真相的话语权给了孩子,并没有抢先一步以彰显自己的智慧。
我们在亲子共读的时候,也要学习鲁豫这种能问“傻问题”的智慧,不要自己大包大揽的去讲解。
卢梭在《爱弥儿》中告诫教育者:“ 不要教他这种知识,而要让他发现这种知识。”
对此,勇赫老师在书中提出了”采访式对话法“,通过一些看似傻傻的问题,引导孩子说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例如大家常见的绘本《大卫,不可以!》
书中的大卫很调皮,各种惹祸,许多大人担心孩子会学坏,就会反复叮嘱——不要学大卫这样!不要学大卫那样!
殊不知,模仿才是孩子的天性。与其听大人喋喋不休反复叮嘱,不如问问孩子的想法——
“大卫这样做,对吗?”
“我们可以像大卫这样做吗?”
通过这样的采访式对话,引导孩子自己分辨大卫的行为,这样比大人一味说教有意义。并且在这种采访式对话中,激发了孩子的思考力和表达力。
孩子才是亲子阅读的主体,家长装装傻,把阅读与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让孩子越读越爱读,越读越自信,何乐而不为呢?
3、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就没有好的亲子教育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刘勇赫老师时问道:“您觉得陪伴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刘勇赫老师回答说:“我觉得陪伴孩子是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事情,没有之一。”
成为有趣的教育者,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种下阅读兴趣的种子,这很难吗?
按照书中的方法,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