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对方想要的方式对待他:同理心,永远的必杀技

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一片寂静的森林中,有人掉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洞里,紧张、不安、惶恐围绕着他,他大声地呼救,却久久无人回应。


过了很久,来了一个人,他说:你掉到洞里去啦,饿不饿,我去给你找些吃的吧,这样子你可能会好受一点。


一会又来了一个人,他说:你别害怕,我知道你在下边很难受,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会一直在这里,并想办法救你出来的,你放心。


如果你在洞里,哪一种回答让你更安心和充满希望呢?


第1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对方的处境,通过转移话题来安慰对方,忽略了对方的感受,从而失去了与受伤者的连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表达)。


第2种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表达理解和支持,让对方感受到支撑和力量。

前者是同情,后者是同理。同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表达对别人的关心,同理是想象自己处在别人的位置,表达理解和支持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它不仅有对苦难的认知,更有对情感的体验。


《我和我们关于爱的心理通识》告诉我们:

同理心,不仅仅是用来发现我们和别人的相同,更重要的是发现我们和别人的不同。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被认为是同理心的原则,认同这一点的同时,我们忽略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会千差万别,此时的同理心就需要建立在对对方的相关文化了解和认知的情况下。


这或许应证了那句:世上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我们不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别人的问题。


大多数的人最常表达的是同情,而当我们身处困境渴望别人给与的却是同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同理心近年被提到越来越高位置的原因吧。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或许更多的也是表现对他人的同理心吧,只是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了,同理心,不仅需要情感上的共鸣,也要觉察并尊重彼此的不同。面对差异:可以尊重并理解,不必一定要对方妥协。


真正的同理心需要做到的是:我们以别人想要的方式去对待他。或许这也能避开对方想要梨,我们却送了对方一车苹果的自我感动。


《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愿我们持有一颗真诚之心,爱自己,以同理心对待他人,成为想要的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一起加油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