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冬日里用点滴的玻璃瓶灌上热水,放在被窝里取暖过呢?
谁又经历过早上起床,点起一堆柴火烤着棉衣棉裤,穿在身上暖暖和和再起床呢?
……
我想大部分人都没经历过,因为这是80年代农村的生活。
看似简单又土气的方法,却集结了妈妈的智慧与对孩子浓浓的爱。
80年代的农村穷呀,农民没有什么工作,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夜劳作。
各家都没有闲钱买炭,即使买也只会买一点,大冷的那几天烧烧炉子取取暖。
说到点滴的玻璃瓶(吊瓶),这种东西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
我记得我家的玻璃瓶,是妈妈去村里的诊所用一袋山楂换来的。
这种瓶子不怕高温,灌上热水不会在被窝里破了。
这个玻璃瓶成了我的专属,每年冬天的晚上玻璃瓶都会如期到我的被窝里。
我也会偷偷放入妈妈的被窝中,妈妈会再给我放回来,并且告诉我:“妈妈不冷。”
说到起床时给衣服烤火,是因为那时的冬天屋内没有暖气,整个空间都是冷冷的。
所以妈妈就用柴火给我烤了棉衣棉裤后,再让我起床。
那个时代就是这样过来的,日子虽然穷,但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依然很开朗健康。
妈妈是位坚强好学的女性,她没有文化,却能凭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把日子过好。
她不懂得什么是提升自己,在她看来只不过是想日子好过一点罢了。
而现在从我的观点看那时的妈妈,她就是在提升自己。
妈妈不识字,也不会骑自行车,可以说她的小时候比我们还苦,大概能吃上饭就不错了。
妈妈看上了一个买卖,就是包粽子走街串巷的去卖。
可这是一门手艺,有这手艺的人不会轻易教给别人。
妈妈为了让隔壁村的刘嫂子教自己,每天每天提着东西去拜访她。
说拜访,其实就是去给人家干活,即使人家不给妈妈好脸色,妈妈也不在乎,扑下身子帮刘嫂干活,什么脏活累活都去干。
终于有一天刘嫂答应教妈妈了,刘嫂子对妈妈说:“我可让你烦死了。”
其实是被妈妈的真诚给打动了,自此以后妈妈也把刘嫂当亲姐家走着。
光手艺学到手还不行,走街串巷还需要骑车子,妈妈又开始学骑自行车。
那时一个成年人学骑车子就让人笑话,何况妈妈学骑车子时还经常摔倒,更是让人指指点点。
妈妈不在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会了,小小的身材骑着一辆28大杠,连我都佩服妈妈。
也就是因为妈妈的手艺,我们家的日子一天一天的好了起来。
爸爸也不外出做工,直接和妈妈一起卖粽子,从而增加了一倍的收入。
80年代在我们当地,粽子只有红枣与糯米的,妈妈敢于尝试,包出了许多花样,什么花生、豇豆、水果的等等,
那时村里有手艺的都是村里的能人。
妈妈就是凭自己的努力,才能让人家对她刮目相看。
我的学费就是靠妈妈做小买卖而来的,比起那些因经济而辍学的孩子,我算是幸运的。
虽说手艺不轻易传人,毕竟人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但妈妈还是教了几个徒弟,妈妈的徒弟都是那种勤劳实诚的人,妈妈说这样的人,才能够做到足斤足两,货真价实,不砸招牌,直到现在妈妈的徒弟都很敬重她。
如今看来包粽子的手艺不算什么,但那个年代在农村确实是能让自己比别人过得好一点的技术。
00年代的现在,妈妈年龄大了,早就不做买卖,说起以前,妈妈还是很怀念的。
我上学毕业后,留在了外地,不能经常回去看她。
每次打电话,妈妈总会说:“我很好,别牵挂我,有空就回来,工作忙就别回来了。”
话语里满满的为我考虑,但里面也有妈妈盼儿归的心情。
多日不见妈妈,回去后发现妈妈又多了白发,鼻子不禁一阵发酸。
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应该就是父母给予的吧。
母亲节到了,祝天下妈妈身体健康,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