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又想起我来上海认识的第一个人,是个女孩子,比我早一年毕业,说起来学历经历并不惊人,非211,985,专业也不好就业,便下定决心想做人力资源,而上海哪会缺一个非专业毕业的人力资源,于是从行政做起,公司不大,上级也知道她的目标在人力资源,在她工作一年左右的时候,公司管人事的要调去外地,便有意培养她。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然是独挡一面,只是把用人的决定权交给部门主管。
而一年以前,她还是个刚刚毕业的小女孩,也有过胆怯和自卑。我能知道这些,是因为,我和她,做过同事。她总说看到我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但我一直觉得我们是不同的人,直到我后来也认识了一个初来上海的人,我才发现“我们”是何其相似。
一样白纸般的茫然,带着些许的局促和不安,和无限的憧憬。
这个城市像个骗子,披上一层层华丽的外衣,诱惑着一批批无知的年轻人不顾一切地冲上来,我们来不及考虑那些未知里有多少危险和困难,对于一无所有的人来说,我们也只有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但是,她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所能拥有的最大的力量。我曾写过,也许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人。是因为她,我才了解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和能力。
她每天要处理行政和人事两方面的工作,琐碎而繁重,主管从没有上下班之分,她说半夜和周末收到邮件是常事。
我知道她招聘的时候,不是等着简历送上门,而是到处联系同行和猎头,可能暂时是个无用功,但我明白,人脉对HR来说,是多么重要的资源。我也知道,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是等着简历上门的那一种。这也是为什么,我知道我们是不同的人。
某天,公司里的前辈告诉我,她刚来时和我一样,连话都不敢说,打电话给他的时候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我说她普通,并不是贬低,而是在我的认知里,她没有所谓“精英”的强大背景,也正是在我与她短暂的相处中,我知道,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
在同一座学校里并肩而行的两个人,在同一家公司对坐用餐的两个人,甚至是从小形影不离的玩伴,也都沿着各自的轨道运行,走向不同的远方,这其中的天意或人为,谁又能说清呢。
她后来应该是辞了职,学了点摄影,去泰国转了一圈,又开始工作了。
我不知道她薪水职级如何,但我相信,她一定在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她从不吝惜自己的努力。
那时的我,刚刚毕业,没有多优秀的履历和经验,人也胆怯,工作嘛,总是打打字,整理资料,我每天都问自己这样的生活出路在哪里,却从来不问自己我为了我的出路做过什么。我一直很好奇她是怎样将一切顾虑都抛在脑后,仿佛那些都不存在而每天充满干劲,在她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时候,我却在怀疑努力的意义。
现在,我才知道那个终日惶惶挣扎的自己有多可笑。
我没有一个励志的故事可以讲,我只能在想起她的时候,明白事在人为的力量。
所以啊,知道了自己要去哪里,就在这条路上用力地走,别问,别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