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在漫长的岁月中,历史如一面明镜,回复前年岁月尤想当年,浪沙淘金英雄,男儿多读三国梦,女儿多读红楼梦,人活着就是一页岁月史,一辈子就是一本个人传记。
这是我读的第三遍,带着这给问题
1. 众多书中,为什么要读史?相别于其他书,读史有什么更好的好处?
小学一句谚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时候单纯的记忆,未知其大意,现在每个人的活着都在书写历史,“人”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要素。而古人的活着积累的经验相当于替我们活了很久很久,若不借他人智慧,我们就会在错误中寻找,迷失方向。
曾老带着他的甘三史做下酒菜,带着父亲对买书的初衷的期待,研读吃透,走上考场,结果一鸣惊人考中进士。
他对读史的态度和重要保证:
甘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可间断。
那么在上次考试失败中,为何会在书店选中甘三史呢?
我猜测:深居他那个年代,动荡之际,史书较多,人物传记相对也多一点。
其二,读史对考试治国之策的帮助,和我们高考一样,对高考有利的复习资料都买,为结果出发。
放在今日,华夏五千年,朝代更替,数风流人物,还能与谁述说。
其二除了对中举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人生成长有更大的作用,书中记载读史可以明志,有两层意思,第一明志向的志,其二明智慧的智,为何其二智慧排在后面,难道志向没有包含智慧吗?
我个人观点,处于他那个年代,又出生于岳麓书院,虽然家境一般,但也非众人,在戒烟、戒色中有一定的感悟之后,痛定思痛,有一种意愿摆在他们内心,对前途的美好,对未来的憧憬远大于智慧,这种意愿慢慢转变为志向,有志者事竟成,这种年轻的想法,比如苏东坡、岳飞,从小志向远大,但是经过被贬、排挤、争强好胜之后,痛定思痛大彻大悟的慢慢转变为智慧----过好自己的生活,一切以之为前提。
我的心得:
1.精读与读史中心观一致,十页为帅与每日十页,每日读不间断,与曾老的中心思想一致:人贵有恒,无所不能。
2.史书中国之博大精深,必精读,就连电视剧的台词《三国》《大秦帝国》其中那么一句话都充满智慧,反复回想必是这么回事。
接下来我要读孙子兵法,运用起来,把孙子兵法的“保守”思想与厚德载物联系起来。
3.向历史借智慧,更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在浩瀚的岁月中,历史是一条长河,是一面镜子,有家庭儿女情长、事业-领导与管理关系、英雄之志、老骥伏枥的卧薪尝胆、决战等,见透人心。
庆幸我当时在固原静坐、听书、笔记,现在每每想起非常充实,对历史流连忘返百听不厌,虽然往后的工作都在室内,从事设计运用较小,但这萌发我对上市公司的管理、部门领导如何调用、对战争对情绪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