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的四讲“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终于读完,当然,只是视觉上的读完,真正吸收了多少,自知。竭尽全力去尽可能多的吸收与输出?首先,还是导图呈上,留个念想。
通过读木心先生对英国19世纪文学的讲授,我最爱的还是拜伦和济慈。我喜欢拜伦的狂傲不羁和济慈的柔软纯真。虽性格不同,但品性皆高洁。
木心说,济慈像夜莺,所以,我读了济慈的《夜莺颂》,内心的确泛起一丝波澜。
我心痛,困倦与沉寂刺痛了我,
那痛楚,好似饮下了剧毒的酒,
或是因为吞服了鸦片而被消耗殆尽
……
远远地消逝,弥散,全然忘失,
在丛林中的你对此一无所知,
这尘世间的疲倦、病痛和烦恼,
在这儿,人们对坐而悲叹相诉,
麻痹瘫痪的人,只有凌乱灰白的发丝在飘动
——节选自《夜莺颂》
济慈,一个清清白白的唯美主义者,他的内心其实是缱绻又坚毅的,但人世间的伪善与相互猜疑,使他痛楚,阴郁。他残存的生命即将“香消玉殒”,他纯净的灵魂即将消逝弥散。他无法忍受混沌的陶制的人们,当然,也包括他自己。他好似对这个残酷的世界一无所知,但却又似看透了扑朔迷离的人性。所以,他痛苦,他悒郁。他的文字即他的内心,即他的品性。其整首诗以“痛”贯穿——刺痛、病痛、痛楚,26岁肉体消逝,不惊诧。这是解脱,其灵魂可以摇曳于阒静的天堂中,随性而为,不再被世俗所束缚。木心说,济慈像夜莺,济慈诗中这样描摹夜莺——身披薄翼的树林精灵。他自己,的确身披薄翼,易碎易逝却似精灵般善良,纯洁,冷静,像木心所说,他是个薄命的男人。
拜伦最重要的诗集《曼弗雷德》,不读怎能试图去体会?
拜伦借曼弗雷德之口表达了自己内心无尽的爱与痛
他悲观、孤独,他说——
忧伤即知识
懂得最多的人
必为那致命的真理哀悼最深
他叛逆、异端,桀骜不驯,他说——
崩溃世界中燃烧着的残骸
一个永恒时空中飘荡的炼狱
凭这横亘我灵魂的强烈诅咒
这缠绕我身体内外的思想
我以我意志命你——现身!
他直白,透彻,厌世,他说——
人类是
绝非他们自以为的那样
彼此从不互相信任彼此
他借曼弗雷德之独白,吐露一切真言——
我们是被时间和恐惧玩弄的傻瓜
日子悄悄地来 又悄悄地走
而我们活着
厌恶着我们的生活
担忧着我们的生活
一直到死。
他的文字极具攻击性,正如木心所说,《曼弗雷德》是一把剑,是要杀伐的。的确,其阴郁压得人喘不过气,内心被其愤怒、哀悼所纠缠,如树藤一般交相缠绕,如被施了魔法一般,思想停滞于其中,沉浸于压抑与阴暗之中,不愿稍微转神清醒。不,也许,那是才是真正不易的清醒的瞬间。
曼弗雷德和羚羊猎者的一幕很现实,也很浪漫。由二者对话中,感受到了一种生活态度和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差异。出身贵族的曼弗雷德,与农民羚羊猎者,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体,完全不同的社会地位,虽也思维不同,但也能在相互不理解中以客观视角彼此观照。曼弗雷德的激动与愤懑,羚羊猎者的简单思维与淳朴行为,反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的相互试图去了解与交流,因此,也是浪漫的。
又有柴可夫斯基谱写了以拜伦诗剧《曼弗雷德》命名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亦伟大。听过后,震撼。 以下链接为第一乐章。
分享 Bournemouth Symphony... 的歌曲《Pyotr Il'yich Tchaik...》https://www.xiami.com/song/1772446938?_uxid=601E6B9BB45A33E4EAA2675975E2B78F (分享自@虾米音乐)
四个乐章分别为:
Ⅰ. Lento lugubre-Moderato con moto
Ⅱ. Vivace con spirito
Ⅲ. Andante con moto
Ⅳ. Allegro con moto
第一乐章最令我震撼。情绪表达太丰富,时而万念俱灰;时而又觉世间而无车马喧;时而感到惝恍迷离、惘然若失;时而又激昂愤慨。多样的织体与和声安排,精妙的配器与各个声部之间的完美协作,都可谓既朴实又恢宏。
文学与音乐,有时就像日神与酒神。文学上的Apollo,理性、观照,音乐上的Dionysus,更加洒脱酣畅。《曼弗雷德》毋庸置疑地为一部世界性文学,同时,更是世界性艺术。文学力量的伟大,在音乐的推助之下,更加深刻;而优秀的文学题材,不失也给音乐提供了素材,内容上使形式更加丰满。《曼弗雷德》同样也是柴可夫斯基最具文学性的交响曲。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