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幼儿进入幼儿园以后,家长就要注重幼儿的习惯养成。当然这里指的所谓的习惯,一定是好习惯。
上午8点钟,幼儿就可以陆续入园了,到9点钟关门。不过,还没有到园的幼儿,10点钟就是最后一批统一入园的时间。看到最多的现象是,孩子甩手甩脚地在前面疯跑,爷爷奶奶拿着书包在后面狂追。爷爷奶奶追得越急,孩子们跑得越欢,有时一个扑爬摔倒在地。爷爷奶奶就会在孩子的哭声中,使劲地跺着脚,大骂:“就是这块地不平,明天拿锄头把它挖了!”孩子知道了,所有的错都与他无关 ,也学会了推诿。更有甚者,有的爷爷奶奶想什么时候送,就什么时候送孩子到幼儿园。对孩子而言,自己的书包不自己背,像个少爷小姐,对跟着的“佣人”吆五喝六,没有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而8点到10点的到校时间,想什么时间去,就什么时间去,完全没有正确的时间概念,很难养成守时守信的习惯。
另外,对于幼儿行走的训练也很重要。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蹦蹦跳跳是活泼可爱,不怎么关注,任其发展。有一次,下幼儿园的时间到了,一个幼儿疯跑出幼儿园的大门。开小汽车的司机很快刹住了车,而孩子却撞到了没有刹住车的电动车上。年轻气盛的父亲,不管孩子伤势如何,也不问青红皂白就与骑电动车的小伙子扭打了起来,给幼儿造成了错误的认知:幼儿会认为发生了问题,就用打骂和拳头解决。
幼儿疯跑发生的交通事故,不胜枚举,惨不忍睹。有一座过街天桥的诞生,就源于临近小学放学后,没有家长接的几位男孩疯狂追逐打闹,跑在前面的男孩,一头撞在行驶的货车上,好在司机反应灵敏及时刹车,这个男孩才保住了性命,只是双腿骨折。于是,学校发起倡议,很快在学校临街的地方,建起了天桥,给孩子们竖起了一道保护墙。如果疯狂追逐的坏习惯不改,十道二十道保护墙,也保护不了孩子的安全。因此,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家长高度关注,积极引导。
家长可以在与孩子行走中,与孩子聊天,训练孩子说完整话,或是数数走了多少步,进行数字训练。这样,孩子就会在与家长的聊天中,忘记盲目奔跑,还能进行思维训练。在以后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知道什么时候该走路,而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在跑。
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就是好动,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到了小学学习的阶段,要求孩子能静坐听讲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就很难适应小学突飞猛进的学习速度,更不要说学习质量了。
为了保证幼儿8点入园,晚上8点就应该上床了。幼儿上床后,可以看半个小时的书,最好是家长与幼儿共读,9点左右关灯睡觉。这时,孩子还处于兴奋状态,就让孩子讲讲刚才听的故事。家长会发现,聪明的孩子能把刚才共读的故事,讲个八九不离十。家长可等幼儿熟睡后,再起来做自己的事。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睡觉时间,又保证起床时间,而且孩子也达到了十个小时充足的睡眠时间。睡觉和起床的习惯的养成,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还会与小学的作息时间,进行有序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