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花事,匆匆流年


        春天就像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明媚欢快又步履匆匆。

        院子里的迎春花刚透出脑袋,梅花已经繁花满枝了。于是赶着春天的脚步开始到处跑着赏梅,山里的,院里的,河边的,桥畔的,横斜的,竖直的,单瓣的江梅,复瓣的宫粉,艳丽的朱砂,清雅的绿萼,满树的拥拥簇簇,清香阵阵。一片又一片的花海,一群又一群的赏花人。之后没几天,杏花也不甘示弱的开了,白中透着粉,粉里映着白,冰姿仙魄,在风中飞舞,在水里摇曳,人们又一窝蜂的聚到了杏树下,花香围绕着人的笑靥,笑靥反射着春光。喜欢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让人在睡梦中可以期盼明天可以手握杏花闻其清香。也喜欢韦庄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山间,杏花,少年,微风,这是青春的模样。

        随后便是百花盛开的盛况了。先是桃花不甘示弱的开了,白的,粉的,红的,单瓣的,复瓣的,当然还有比较特别的菊桃。菊桃原产中国清代,花色粉红或红色,重瓣,花瓣较细,盛开时犹如菊花,在微蓝天空的映衬下尤其漂亮。此时正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时节。“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的海棠也开的热热闹闹,贴梗,木瓜,垂丝,最绚烂的还是西府海棠,刚还是“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没几天就是“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又过几天又是“海棠风横,醉中吹落,香红强半”了。

        田野里,满地菜花飘香,蜂忙蝶绕,真是“黄萼裳裳绿叶稠,一段春光属菜花”。山坡上,梨树枝上已是层层白雪,朵朵梨花像一个个小小的白衣仙子,在风中裙裾飞舞。喜欢“雨打梨花深闭门”的庭院之景,也喜欢“一树梨花一溪月”的野外之趣。

        濛濛细雨中,院中丁香千千结,紫云白雾,花香扑鼻。熠熠春日下,架上木香展笑颜,“独抱幽香与世疏”。黄木香晶莹剔透,白木香清雅绝尘。围墙下,雍容华贵的牡丹盛开正当时,姚黄魏紫,十分颜色,赵粉豆绿,甚是轻盈,还有二乔,独特别致。白居易说“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徐凝说“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张又新说“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最喜欢的还是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朝的牡丹留在了诗歌中。此外,天下无双的琼花也给春天涂抹了一层纯净之色,白色的一圈花朵包围着中间聚拢的小小花朵,真是新颖又别致,喜欢琼花的独特外形,也喜欢琼花的馥郁香味。难怪隋炀帝为了赏琼花而开凿运河,欧阳修也建无双亭来赞美琼花。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紫藤是我最喜欢的春花,静静的挂在木架上,大树上,墙上,远观像紫色的瀑布,近看似紫色的槐花。一垂垂,一挂挂,风过处阵阵清香入满怀。在花架下,泡一壶清茶,就着花香品饮,真是沁人心脾,脏腑皆清。虽然“紫藤花下渐黄昏”,却也不会“惆怅春归留不得”。短短几天,家附近的蔷薇开了,粉紫色的花朵和绿叶映衬着充满古意的黛瓦白墙,像一幅横挂的没骨国画,清新雅致又透着淡淡的花香。“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坐在草地上的秋千架上,沐浴着春日的暖阳,吹拂着清风,甚是惬意。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从江南的小河边经过,清甜馥郁的香气扑鼻,抬头望去,原来是楝花盛开,细细碎碎的紫色小花,一簇簇一簇簇相偎相依,有种朦胧脱俗的美。此时此刻不禁想起了南宋李次渊的诗句“客里不知春事晚,举头惊见楝花香”。作为二十四番花信风的尾巴,楝花的怒放标志着春天的终结。正如王安石说的“楝花落,春事空,楝花谢后别春风”。等到“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的时候,初夏已经到来了。

      花事匆匆,流年匆匆,韶华易逝,我们应把握青春,勿使光阴虚度。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