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卿小愚
刚毕业那几年,虽然很兴奋,但其实是懵逼+迷茫的,因为一切都不同于校园,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能够感觉到的是,整个人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一方面开始放下学生时代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却还没有磨练出与社会完美契合的人生哲学。
但是毕竟,真正属于我们那个年龄段的时代开始了。
世界那么大,我终于可以去看看了
2004年,一只旅行箱,一个背包,我独自一人,踏上了从十三朝古都开往六朝古都的绿皮火车,那里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
雨花台,一个富有诗意的地名,正是ZTE中兴通讯南京研究所的驻地,那里是我要去报道的地方。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被分配到了与专业结合相对紧密的移动事业部核心网产品线,成为了一名售前技术支持工程师。
我的主要工作是配合销售工程师参加电信运营商的招标及培训、交流等。销售负责搞定客户关系,我们负责搞定技术方案和商务报价。
工作很忙碌,经常出差。秉持了学生时代的优良传统,很快就把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技术问题摆平了。不过,看过了都市的繁华和熙攘,感受了商场的血腥与职场的冷暖之后,我却迷茫了,这种螺丝钉一般的工作,与刚毕业时心系天下的斗志频繁的冲突起来。
我虽然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但是我知道当时的状态并不是最好的自己。
激情燃烧的华为
略过一段机缘巧合不提,毕业一年后,我入职华为全球产品行销部,去了深圳,余大嘴那时候还是移动行销的老大,没想到日后坐了火箭一般。
在华为,与中兴类似的工作,却是完全不同的人。我刚入职没多久,就进了项目组,直接参与了英国运营商C&W的招标工作,我负责网络设计和产品报价。
说实话,当时,无论是对华为的产品还是投标的工具,我都还没完全掌握,就这样跑步上岗,独立负责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但也正因为这样,学生时代不服输的那股倔劲儿上来了,跟自己死磕。有时差,那就熬夜,完全不是事。
尽管很努力,但结果还是很狼狈,英国当地的同事打来电话,问我为什么配置某项业务功能,我答不上来,只好如实答复是模板默认的。
当然,这是我在华为唯一一次技术上的耻辱,事后我做了反思和精进。第二个项目,我已完全应付自如,事后的复盘总结得到了领导的褒奖,全部门传阅。第三个项目,我就成为了项目经理,开始带团队。
那个时候,中国的3G牌照还没有发放,华为的3G业务全部在海外。我们这一群二、三十岁的“娃娃兵”,见证了华为3G产品突破欧洲,走向全球的时代。
今天攻下沃达丰,明天斩获T-MOBILE,天天跟打了鸡血似的。毫不夸张的说,当时作为一个华为人,感到无比的自豪。
直到有一天,我去了非洲,去了埃塞尔比亚。那儿有一个5亿美金的标要投,当时的外资竞争对手是爱立信和诺基亚,国内的竞争对手是中兴。
无论是地区部还是代表处,都对项目非常重视,请求总部支援,就这样,我被派往现场。
去的路上,我与一个中国人同车又同机,虽感觉眼熟却没敢相认,因为我不相信那样身份的人会单枪匹马。结果到了埃塞没多久,就听说中兴总裁殷一民亲赴埃塞督战,我的猜测坐实。华为也不甘示弱,很快孙亚芳(时任华为董事长)就到了亚的斯亚贝巴(埃塞首都)。
那个时候,埃塞俄比亚是几乎没有工业的,天空很蓝很蓝。
只是那一役,华为出局。由于战略性失利,华为随后退出埃塞市场,撤销了代表处,再回已是多年以后。
天空变成了红色。
所有人沉默不语。
技术不是世界的全部
我心里是大大的不服,技术标,第一;商务标,第一。我们的产品价格便宜量又足,怎么会丢标?
有人告诉我,华为不做卖方信贷,任老板说要控制风险,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因为这个???卖方信贷是什么鬼,当时的我完全不懂。
为了支撑国际市场的业务,我已经自学了不少外贸知识,了解了FOB、CIF这些概念,然而满心欢喜以为自己会拿一个金牌员工的我,却败给了一个听都没听过的词汇,四个字拆开来都认识,合在一起完全没概念。
那一刻,我曾经引以为傲的技术至上的信念崩塌了,就如同上学时,我只信奉成绩至上一样。
有些道理,你迟早会懂,即使你之前刻意回避,它也还是会在某个不经意的地方等你。
咱别的本事没有,学习从来不曾让人操心,于是,不服气的我,下决心去补上金融这一课。
一个工科生,没有一点会计学基础和经济学知识,我就从最简单的开始自学。鲜有同行者,我就自己琢磨。
这一琢磨,就是十年,那是后话。
自从开始自学会计和经济学,我才发现以前的自己,认知有多么狭隘。现代的商业竞争,不掌握金融工具,就如同走路缺一条腿一般掣肘。
这种世界突然被打开、豁然明朗的感觉,在我进入国企之后,再一次袭来,醍醐灌顶。歪打正着进了国企,我才开始真正理解这个社会的运作机制是怎么一回事,也是后话。
不要沮丧,工作中的每一次重大事件或挫折,都能最终让我们把自己拔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我在华为的第一次求变,是从市场部调到研发部。从研发调市场,这个在华为很常见,但是反其道而行者,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至少是凤毛麟角。
在市场部做了几十个项目之后,我渐渐失去了热情,我已经明白了产品是怎么卖出去的,我现在想知道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正好那时候有个大学同学要创业,想拉我一起。市场部的领导惜才,说服我留下,并亲自将我推荐给了他在研发的老部下。
于是我摇身一变,脱下西装革履,换上牛仔T恤,变成了核心网某产品线的一名市场技术经理,终日与一群SE(系统工程师)为伍。
通过以下两件事,我在研发站稳了脚跟,大家收回了看外星人一般的眼神,接纳了我这个从市场部来的异类。
有一次中国移动集采,我们的战略新产品(类似于现在的云存储)参与投标,但性能参数还没完全出来。一日,北京办事处的同事反馈,运营商要求当晚12点前提交所有材料,否则按废标处理。
研发和测试的同事一筹莫展,我已经忘了我是怎么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的,只记得自己主动请缨,说如果没有别的办法,我有办法在两个小时内搞定,虽然会冒一些风险。
老崔(后调任华为西研所所长)点了头,测试部的同事紧急按我说的去采集数据,我开始从结果反推过程,用excel硬生生造了一个模型出来……细节略过,当晚十二点,华为的小工具如期提交运营商。事后,在我的工作基础上,完整的工具被开发出来。
还有一次,约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出故障,运营商的人火冒三丈,华为、爱立信都是供应商,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代表处一封求助邮件抄送了n多公司高层领导。客户需要马上恢复网络,这个他们一线已经在做了,同时,客户需要完整的解释。
研发部门回复了两封邮件,代表处只说客户不满意,抄送大老板的邮件依然满天飞。我的领导对我说,你是市场部出来的,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我说我试着给他们解释吧,于是我回了一封邮件,用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做了一个比喻,没成想,代表处的人恼羞成怒,回复的邮件中毫不客气的指责我,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客户是老外,知道西游记么?还猪八戒呢。
我只回了一句,“那是给你看的”。
当夜无眠,我跟测试部的同事集体熬夜加班,拿到数据后,我写好了文稿,没有交给翻译公司,因为时间太紧,我直接用英语写的,所有人都省事了,邮件中我只写了一句,“直接呈客户”。
然后,没有然后了,代表处很快反馈,说客户接受了华为的解释。此事,得到了研发领导的肯定,说XX这家伙还真是出奇制胜。
暂别技术,大步迈向未来,未来却打了我的脸
再一次求变,就是离开了。
研发一年,我又一次无聊了,我想,与其喜欢技术之外的世界,不如亲自去看看,所以我提出了辞呈。
华为虽然是个加班很疯狂的公司,但是公司在给大家的待遇方面一点都不吝啬。我离开的时候,HR跟我说,虽然你是主动离职,但是公司这几年的效益还不错,公司决定按公司违约处理,所以给你XX的赔偿金。
作为一个行将离开的人,纵然之前有再多的不愉快,看到公司这样做事,我心里是大大的服气。
外界关于华为有很多负面的声音,其实,这个公司是有人情味的。
我做了很详细的计划,安排好离开华为后要去做的事情,在华为的积蓄也够我折腾几年了。
我离开华为的时候是4月30日,5月12号汶川就地震了,后来又是奥运火炬传递受阻,10月份我母亲查出癌症……
2008年于我是绝对的多事之秋,我的计划全部被打乱,而我,竟然没有后手。
那时候,我就已经知道,80后独生子女,你没有兄弟姐妹,你小时候没吃过苦,等你人到中年,你注定要自己一个人孤独扛压,你不敢失业,你不能病倒。我,只不过这种遭遇来的更早一些罢了。
医院,工作中断,世界黯淡无光,人设一撸到底,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世界待我如草芥,我要绽放如玫瑰。我已到谷底,不会比这更差了,2010年送走母亲,我重新出发,哪怕华为这样的平台不再。
先生存,来日方长。
整个系列共5篇,已全部完结,完整链接如下:
【第一篇】:我的职场往事 - (一)序言
【第二篇】:我的职场往事 - (二)初出茅庐,技术情深
【第三篇】:我的职场往事 - (三)国企沉浮,体制冷暖
【第四篇】:我的职场往事 - (四)转战资本,如鱼得水
【第五篇】:我的职场往事 - (五)加盟创业,回归初心
如若喜欢,不妨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