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王君点校有《五亩园小志题咏合刻》,其中收入了吴县谢家福辑《桃坞名胜记》。《桃坞名胜记》卷四有“梅花楼”条:郭敏圻梅花楼,在桃花坞。郭麐《灵芬馆诗话》曰:“ 郭匏雅明府名敏圻,少有文名,解组后优游里鄙,与吴中故旧宋香岩、潘榕皋、陆默斋诸公文酒流连,筑室桃花坞隅,有楼,榜日:人与梅花共一楼,用榕皋赠句也。” 五亩园也称梅园,因为园的主人北宋时期的梅宣义、梅灏父子都姓梅,且在五亩园内广植梅树,因此得名。梅氏造园,积十载之功,就连苏东坡对五亩园也有过: “清池压丘虎,异石来湖鼋”的赞誉之句。 宋人“梅事”甚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古人与梅花相处一楼的雅事并不少见,甫里的许自昌的海藏梅花墅,也很出名。许是一个很富有的地主,字玄佑,号霖寰, 又号去缘,别署梅花主人,,自称樗道人。松江才子陈继儒(自昌次子元恭所生之次女, 嫁其孙陈仙觉,陈、许遂为亲家)曾给予许这样的评价:“玄佑好闲适,治梅花墅于宅址之南。广池曲廊,亭台阁道,石十之一,花竹十之三,水十之七,弦索歌舞称之。而又撰乐府新声,度曲以奉上客。” 此外,吴县士绅张一麐对梅花情有独钟,自称“红梅阁主”,著有《古红梅阁别集》。 “扬州八怪”之一的南通的李方膺在乾隆年间亦建有“梅花楼”,李留有诗曰:“故园好种悔三十,雪夜寒窗读父书。归来腊尽古梅开,镂雪雕冰月下堆。水部风流思入梦,梅花楼上酒千杯。” 李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宋以降,文人喜梅、咏梅有传承。近年,吴县市政协文史委曾出过《吴中梅韵》一书。
查《灵芬馆诗话》条,见原文多出了几行。《灵芬馆诗话》 十二卷、续六卷没有收入在人民出版社的《郭麐诗集》附录中,却收入在台湾新文丰出版的 《清诗话访佚初编 》第二册 和上海古籍出版的《清诗话三编》第五册中,确实很遗憾。《灵芬馆诗话》见有续修四库全书的影印本,惜未见有校点的单行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