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这个小长假并没有远行的计划,因为前几年国庆曾和姐姐一家去西安旅行,到处都是人,吃饭排队、买票排队、看风景也需要排队。
人挨着人,人挤着人,印象最深的是去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被一群游客推着进入参观区域,幸好有围栏,要不感觉自己差点被推进俑坑。
看着人群像蚂蚁一样缓缓挪动,欣赏美景的趣味也被一扫而空。所以,吃一堑长一智,这个小长假宁可领娃在周边转转,于是我们就选择了梅力更。
之前读大学时,就听到包头附近有这么个景点,当时觉得名字挺美,因为谐音像“美丽埂”,虽然一直没去过,但就因为这个名字始终心存向往。
01 小桥流水
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拱桥名约智水桥,下面流淌着清可见底的淙淙溪流,传说景区内共有九九八十一泉,原来居住在周围的居民饮用泉水后变得愈发聪慧。
“梅力更”蒙语翻译成汉语是聪慧的意思,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此中泉水得名。
踩着一层层宽石阶往山上攀爬,每当感到疲累时,眼前就会冒出一处小溪流或瀑布,那叮咚的泉水声像极了一首美丽的歌谣。
呼吸着山中清新的空气,看着山涧中被泉水滋养的侧柏等各类灌木生长得枝叶繁茂,有的树木叶子半绿半黄,像极了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头顶绽放。
02 劲松怪石
北方人天生粗犷豪放,景区被开发出来也显得不那么精致细腻,比如梅力更山峰陡峭,上面怪石林立,一颗颗松树从石头缝里探出头,迎着风雨挺拔而立。
这些景色和安徽的黄山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没有人深入研究,提炼出那么富有韵味的众石群像典故。
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一块天然形成的青灰色花岗岩,沿溪流方向层层叠叠铺展开,那横纵交织的褶皱纹理,像是被大自然的手千百次地雕琢,上面赫然写着“女娲补天石”几个大字。
梅力更景区里一座座山峰紧密相连,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树,它们的根和岩石融在一起,互相滋养,让这里的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也仿佛具有了说不出的灵性。
03 登高赏秋
我领着大宝和三姐一家一起登山,两个孩子先还和我们一起慢慢向上攀爬,后来嫌我们几个大人爬的慢,他俩自顾自率先向上攀登,把我们远远地抛在后面。
起初我还想他们也就是一股新鲜劲,过一会肯定会败下阵来,没想到两个孩子竟然一鼓作气先后爬上山顶,反倒是我走到快接近山顶的索道处,怎么也不想再爬了。
看着头顶上方的玻璃栈道依山而建,听有的游客说到山顶必经玻璃栈道,我这个胆小鬼率先放弃,三姐说她要去上面看看还有没有更美的风景。
大约过了30分钟,看见她们从山顶拍的大瀑布和佛掌峰,我顿时明白了坚持到底的意义。
来到梅力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叠流韵”旁石碑上雕刻的两句古诗:远山无墨千秋画,近水带弦万古琴。伴着秋日暖阳,领着孩子登高赏秋,听溪水潺潺,看层林浸染,别有一番美好的滋味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