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信的人,根本没时间在意你的看法

一直以来,我们对自己,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错误认知;而这些错误的认知,正源于大家对自己的不了解。甚至别人的反馈,也有可能会让我们对自己,形成错误的印象。比如,当你的聊天对象看起来很不耐烦时,你也许会通过“直觉思维”产生这样的联想:

1. “对方看起来不耐烦了”

2. “对方也许是觉得我很烦”

3. “我有可能是一个惹人烦的人”

在社交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进行这样的联想,并对自己的直觉的推论深信不疑——因为它看起来有理有据,甚至还很有逻辑。如果你看不出来这三条推论的问题出在哪里,或者你平时也会有类似的想法,那要小心了。

因为,你可能已经掉进了第二条判断的陷阱。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基本归因谬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原因时,倾向归因于个人因素(一定是TA觉得我烦,才表现得不耐烦),而非外在情境因素(TA昨晚和男/女朋友吵架了,现在心情很烦躁)。

既然没有读心的能力,也无法得知对方经历了什么事情,我们何必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以及美好的心情,去猜测别人的想法呢?这可以理解为,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度纠结,别人的行为和反应背后的意义。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而且多数时候,就像刚才的例子一样,你自以为的“别人的看法”甚至还是错误的……


现在你应该发现了,我们这两周讨论的主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这周的概念,是建立在之前的概念之上的。就像建房子需要打基础,要先将根基打稳了,才有可能建成摩天大楼——

只有当你正确认知自己之后,才能不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而只有当你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时,才可能真正拥有自信。否则,你只能任由自己的情感被别人左右……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

1. 和不熟悉的人说话之前,会先在脑海中反复演几遍

2.在不熟悉的场合时,会很紧张、拘谨

3.出门总感觉自己衣服没穿好

4.说话的时候不敢看对方的眼睛

5.会花时间思考“有魅力”的人拥有什么特质,然后尝试变成那样的人

6.“等我变得更自信以后,我就……”或者“等我有了XXX以后,我就……”

你可能看到规律了,这些想法有一个共性——质疑自己,或者进一步说,没有接受自己。比如,第一条,本质上是在质疑自己、害怕自己说的话会让对方反感。但是跟亲近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因为你知道对方一定能够“接受”你所说的……

然而,了解自己的下一步,是接受自己。当你真正开始做自己,并对自己的接纳度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时,你会惊讶于随之而来飙涨的从容和自信。我相信,这样的道理你一定听过百遍有余,但真理就是这样朴素。

所以,跟亲人聊天也好,跟不熟悉的人交朋友也罢,你需要相信的是:你的面孔、你的声音、你的身材、你的一切……都值得被别人喜欢。质疑自己,只会让你越来越害怕被接受。

这也又一次验证了认知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不了解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怎么会接受自己呢?如果连你自己都无法接受自己,就更不用期待别人喜欢上真实的你。

而自信的核心,其实就是在接受自己之后——笃信真实的自己,是会让人喜欢的。

请逐字、反复阅读这句话,直到你真正理解其中含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意味着你半条腿已经跨入了情感自由的世界……


情感自由,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但每个人对于它的定义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想要学习知识或者获得一个能力,首要任务是理解它的定义。因为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不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而一个好的定义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 清晰

2. 有指导意义

比如,经济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我尝试在网上搜索“情感自由”,但并没有找到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定义。为了不让你混淆,即只记住最清晰的概念,我自己把情感自由的定义提炼为:所谓的情感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对自己的感情有选择的能力。

够简单、清晰、并具备指导意义。

当拥有情感自由的能力时,你可以主动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和什么样的伴侣一起生活、拥有什么样的社交圈子等等……是不是想一想就觉得很美好?因为我们的生活,无非是一个接一个的选择,甚至有时会被迫接受。而能够拥有选择的能力,除了会带给你自信和从容,还有快乐。

同理,在可以开始学习如何获得“选择”的能力之前,我们也必须清晰地知道它的定义。你也许听说过这两种状态:

“想要却不能够”

“可以却不一定要”

比如同样是单身,有些人是为了学业或事业,选择将精力暂时放在情感以外的地方。有些人则是因为自身条件不足,但择偶标准很高,导致只能独自一人。在外人看来,这两种情况呈现出来的状态没有任何区别。但当我们透过表面看本质,会发现它们其实相差甚远——一个是主动选择,另一个却是被逼无奈。

那么,在下周正式展开来讲如何获得情感自由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你深度思考:

1.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2. 在这两种状态下,你的感受分别是什么?

3. 你有没有欺骗过自己“可以却不一定要”而实际情况其实是“想要却不能够”?

希望在留言区,看到你参与回答和讨论这些问题。相信我,你会由此产生巨大感悟……而且,你的答案会让别人也有所收获,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什么世界总不听话 人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希望身边的任何人都听从自己的安排。事实上你会发现,让别...
    静888阅读 12,443评论 1 45
  • 陌字生就有浓烈美感,小资情调,而且带文艺腔。 陌上在古人的《诗经》里。这样纯粹的天地间,总要发生点儿故事才好。于是...
    萨布雷阅读 715评论 0 3
  • 我的父亲是母亲的第二任丈夫。 母亲第一位丈夫是个日语翻译官,叫鲍文康,毕业于旧上海的一家日语专科学校,浙江绍兴人。...
    有喵阅读 398评论 0 1
  • 因墙壁渗水,橱柜里半米高的位置都开始发霉发臭,更可恨的是在梅雨季节里竟然长成了蘑菇,令人心生恐惧和恶心。猜测在如此...
    JC贾阅读 184评论 0 0
  • 【3.4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傅佩荣译文】 林放...
    南坡诗社阅读 2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