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一些不想写的

(写一些不想写的,认真严肃脸)  虽然以我的分数通过提前批进交大已经是千恩万谢,但专业一直是我心里过不去的坎,直到现在也是。不过心坎归心坎,学习生活归学习生活,总体还不赖,至少我认识了我的白月光。


关于去年我得知分数时的情景,在那之前我已经对了答案,自己也认真估计了分数,不高 ,远不足以支撑我考入自己目标卡上所写的复旦大学,但是与三轮的七次模拟考的分数相当,算正常发挥,也提前给父母打了预防针。(大揭秘:为什么写复旦呢?主要是清北在我能力之外,然后就填了次之的复旦。其实最后结果也是“求其上,得其中”)

当时老爹替我查成绩,他还没放假,就在他学校的电脑上守着山东考试成绩查询网站,几乎在出成绩的第一时间就查了出来,之后就给在家同样守着电脑的我打电话。至于听到成绩时我的感受,有点吁气,虽然它正好落在了我估计分数区间的中间。。也许这吁气是自己之前希望阅卷老师能稍稍手下留情,可事实是他们就是这么“秉公执法”“铁面无私”,一分不少,一分也不多。

虽然我和父母都非常承认这分数是我那段时间正常发挥的水平,但当我意识到我这分数在60班只能算中下游,而且54班同学中至少有四人比我分数高时,我确实有小崩溃。我觉得这是一种打脸,当初自己以54班第四名的综合成绩到了60班当凤尾,可最后高考成绩在54班老同学中还不到前六,真的很难接受。。尤其是54班比我高了五分的老同学开导我时说我俩分数不多时,我真的太难接受这种感觉了。。这也许是在高三时养成了“高人一等”的坏思想,毕竟对我来说能进60班本身就是一种荣耀。这就像在交大进入致远学院,的确是有别人无法得到的优待。。

分数出来后开始以此为依据找合适的学校,然后再在学校里挑专业。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在学校里进行过招生宣传,大小院校在学校中心路上摆上桌子、撑起大伞,向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发放招生简章资料。通过了解,以我的全省排名,如果按本一批报考,进同济最差的专业才只有1%的可能性。

老爹的意思是希望我能报师范类院校,将来从事教育行业。全国前二当数北师大和华师大,事实上以我的排名本可以冲北师大最好的专业,只不过它只在山东招提前批,一旦我报了,那录取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家人总觉得我就这么去了北师大的话分数太可惜,况且我也没有很大的意向从事教育行业,所以便放弃了北师大。只是最后在第12个保底志愿填报了华师大。

当初为了更好的发挥我的成绩价值,我和老爹专门听了大大小小的志愿讲座,还买了某一家机构的帮助填志愿的App会员。最终定的大致顺序是同济、南开、武大、中山、西安交大、山大等等,不过这一切也都被交大提前批的录取打乱了。至于为什么想到到报交大的提前批,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当初成绩出来后,所有人最后一次返校,领取团员证等物品。班主任孟老师告诉我们应最大化的利用好分数、合理地填报志愿,她举例说她曾经的一个学生因报提前批而按比本一批少30分的分数进入了一流大学。我由此动了心,开始查看提前批的相关资料。在填提前批的当天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冲一把,就算要冲,那冲哪所学校?

老爹的意思是我自己的路自己走,一切的选择由我自己承担。我就在犹豫中报了交大(清北就算冲也是徒劳,同济在山东没有提前批),因为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进工科实验班,所以在第三个志愿专业中填了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心想也许这个冷专业能带我进交大。当时知道它将来是学农学,而且一旦录取就不可以后悔,但也许自己就选不上呢?现在想来,似乎这些和交大有关的选择都是一念之间完成的。

直到2019-7-11,老爹手机上收到了交大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的录取短信。家人为我进了交大而感到无以复加的高兴,我则隐约感觉......

有意思的是,我们班的一个清华、四个复旦、三个交大都是提前批进的,那个北大和另一个复旦是本一批。我一个高三同班同学和我分数差不多,她去了华师大排名前三的地理专业,在大一上学期就可以去实地考察“天眼”。若我说自己心里没羡慕之情,那绝对是假话。

附:去年做测试得到的推荐专业,没想到排名前五的有四个是医学类,只是我从来没有学医的想法,现在也不明确。

2020-7-2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