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外壳下的人生追寻
——《大鱼》电影批评
摘要:为了深刻体会到电影的艺术价值和传递给观众的人生启示,本文从电影《大鱼》的特定意象入手,结合其中的拍摄手法、音乐效果,对电影表达的生活图景进行细致分析,接着在众多的生活层面中提取核心思想,即人生追寻。
《大鱼》是由美国著名导演蒂姆·波顿执导,根据丹尼尔·华莱士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中的父亲爱德华向儿子威尔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声称在阿拉巴马旅行推销时,经历过很多光怪陆离、魔幻荒诞的事情。威尔渐渐长大,认为父亲讲的故事都是他自编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他虚荣的心。影片的前一大半故事将父亲夸张的叙述和儿子由相信父亲的话到怀疑否定,进行拉伸组合,穿插在一起,在最后父亲弥留之际,终于二者相融,儿子接过父亲的话头,将父亲的故事讲完。跟随父亲的故事轨迹,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意象和生活,在这些意象和生活中,又渐渐感受到父亲一生奋斗不息、努力追寻梦想的精神。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奇幻的意象组合图
正如蒂姆·波特的其他电影一样,《大鱼》带给观众的直接视觉体验便是影片中无时无刻没有出现的光怪陆离的意象,以及与之相对应地视觉感官的冲击。匈牙利批评家贝拉指出,作为表意性的意象,除了带给观众身心的直观感受之外,更要传递的是一种象征意味与文化精神[1]。
电影开始便出现了故事的“主人公”——一条黑色粗壮的“大怪鱼”,在它的身边不满了鱼饵、鱼钩,此时画外音响起:“它是阿拉巴马最多人想钓的鱼,但却没人到得到它。”接着,父亲爱德华在河边绘声绘色地讲述“大鱼”的故事:“有些鱼,人们抓不到,不是因为它们壮硕敏捷,而是因为它们拥有别的特质。”这句话有意地将影片带入一种奇幻、飘渺的气氛,似乎在提醒观众注意“大鱼”的深层含义。
结合影片开头爱德华对“大鱼”充满魅惑和想象的叙述,和结尾威尔对父亲故事的补充完整,我们可以得知大鱼象征着主人公爱德华。再次将爱德华和大鱼的进行对比,不难发现,爱德华敢于冒险的精神和神奇瑰丽的经历像极了他口中的大鱼,勇敢果断而又充满幽默智慧,极具传奇色彩。而且,他在儿子的婚礼上直截了当得说,他跟大鱼有“相同的命运”“相同的人生”。就像影片中爱德华读到的那本书上所言:“养在小鱼缸里,金鱼就会一直维持它的大小。若有更多空间,金鱼就会数倍化地成长。”爱德华就是养在小鱼缸里的大金鱼,当他走出原来的生活区域,去体验不同的人生时,无疑如大鱼般跳进了大池塘里。证明大鱼象征着爱德华的另一个例子,是他在儿子婚礼上对妻子的告白:“我的婚戒,是我对妻子忠贞的象征……”,还解释道:“那象征被怪鱼吞入肚子里的戒指”正是他钓起“大怪鱼”最好的鱼饵。婚戒象征着爱德华对爱情的追求,而大鱼只能被婚戒钓起,所以证明了爱德华是那条大鱼,而钓起大鱼的“爱德华”只是他以“人”的状态存在的生命体。
除了最重要的象征物“大鱼”外,影片中也有很多其他的象征意象。
巨人卡尔,在他成为镇上的“隐患”后,爱德华对他说:“大人物应该去大城市,这个小镇容不下我的野心。”巨人卡尔虽然表面是爱德华的好友,但实际上是爱德华抑制不住的野心和即将冲破牢笼的导火线。幽灵小镇上的居民大多过着无忧无虑、自由淳朴的生活,而且到处是柔软的青草地,一派生机,人们在草坪上赤足行走尽情玩耍。男女老少衣着整齐,富足有修养,脸天空也是晴朗蔚蓝,泛着金光,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小镇的人看来,爱德华不需要离开小镇,因为这里已经足够他继续生活下去。可是我们知道,当爱德华离开小镇后,小镇便被摧毁了,以往的梦幻生活不复存在,还是爱德华最终回到小镇,帮助镇上的居民恢复生活。幽灵小镇看上去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终极向往,但实际上却是束缚大鱼的金鱼缸。假设一下,爱德华没有离开小镇,那么他就不会遇到接下来的杂技团、挚爱的人和连体双胞胎,也不会有大段大段地故事讲个儿子听,他的人生只在小镇中度过,如同困在鱼缸里的金鱼,永远也长不大。而且幽灵小镇的毁灭也象征着梦幻世界是不存在的,如果爱德华真的留在小镇上,那么他将与小镇一起毁灭。
《大鱼》的各种意象组合成了交织的意象图,在意象的交织中,各种生活经验被层层展现,人生意义被娓娓道来。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多彩的生活交响乐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观众眼里,《大鱼》展现的也是不同的生活层面。
在孩子的眼中,它是一个童话故事。本身爱德华给儿子讲述故事的这一行为,就像极了小时候每天晚上父母坐在床头给我们讲述故事的行为。影片中巨人、小镇、大鱼、湖底都是童话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叙事因素,加上里面所有的光线都给人一种甜而不腻的感觉。如表现幽灵小镇上居民的精神风貌,光线打得很充足,颜色很鲜亮,但是整体看来却像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般温和又明亮,给人以置身童话世界般的体验。童话故事要求用寓言手法传达给小孩子爱与正义等等思想。《大鱼》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爱德华得知小镇破败后返回小镇,帮助小镇的居民恢复生活,便通过童话式的叙述教导孩子要懂得善良,学会知恩图报。
在情人眼中,它是一个爱情片。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爱德华和妻子之间的爱情,而爱德华的那句:“ 人们说当你遇上你的挚爱时,时间会暂停。真的是这样。但人们没有告诉你,当时针再度恢复转动,它会无比飞快,让人无法赶上。”爱德华第一次遇到妻子桑德拉的时候就陷入爱情了,影片用梦幻的手法——画面静止,加上回忆的爱德华的画外音,将他面对爱情时不能自控的、热切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而爱德华最终向妻子求婚,在一片黄色的水仙花花丛中表白,也让人忍不住心生烂漫。
抛开人物设定,最被人们广泛接受——它是一部家庭伦理片,具体点是讲述父与子的影片。虽然爱德华给身边的人带来了欢笑,但和儿子威尔之间矛盾重重。最重要的原因是,父亲已经经历了人生的大半,但儿子却还在经历;父亲是一个推销员,对故事的讲述很有一套,而儿子是记者,要求报道务必属实;父亲知道了现实生活的冷酷无情,却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美丽奇幻的一面,但儿子还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真实性的反映。父亲和儿子的矛盾也是全篇中最明显的矛盾,矛盾发展演变,也是父与子之间隔阂一点点消失的演变。最终在爱德华弥留之际,威尔抱着父亲离开医院,刹那间醒悟了。父亲一直以来对他的教导是那样深刻而又富有爱意,观众通过体会儿子情感的转变也意识到父与子之间真挚的亲情。
多角度的生活层面,丰富了影片的精神内涵,提高了影片的立体感,也呈现给观众更多思考人生价值的角度。
三、深刻的人生追寻梦
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上写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将人生三大问题概况其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去向哪里?”《大鱼》给我们解答了这一疑问。
爱德华在年少时走近女巫之屋探究死亡的秘密,在球场上奋力一击投出制胜之球,火海中冲进屋子里救出被忘记的小狗,站在巨人面前与他商谈协定,离开幽灵小镇追寻幸福之地,一见钟情后向姑娘勇敢示爱……对于爱德华来说,这些行为本身并没有目的性,而只是出于自身潜意识里的冲动。就像一颗种子破土而出,那是生命的自然表达,无关主观意识的驱使。“生命冲动”的概念来源于柏格森创立的生命哲学。柏格森认为生命冲动本身是一个过程,如河流一样绵延不息;世界之所以发展变化,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其内在的生命之流始终处于创造进化之中[2]。意象分析中提到爱德华的“鱼缸理论”,里面大鱼需要冲破鱼缸的限制才能成为一条畅游在无边水域里的大鱼。而每一个生活在鱼缸里的鱼都有对更广阔水域的向往,如同爱德华对未知生活的探寻。离开幽灵小镇也是同样的道理,爱德华内在的生命要求不允许他逗留在小镇里,他需要更加广阔的地方来释放自己蓬勃的生命力,而生命释放的同时也在延续生命的力量——获得精神和身体的升华。爱德华在黑森林里的探险让他明白很多困难都是人内心恐惧的外化,当他乐观面对时一切障碍都不复存在;在马戏团的三年苦工使他坚定了对爱的信念;遭遇狼人则使他明白一个道理——“你觉得最邪恶或最坏的事物其实只是孤独,缺乏融洽的个性”。爱德华只是没有任何目的性地追寻生命的可能,却在一次又一次的追寻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爱德华的前半生在追寻生命的可能,后半生则讲述他传奇的经历。在如梦如幻的故事中,我们或许看到了童话的色彩,或许看到了爱情的光芒,但无论是童话还是爱情,它们都是爱德华对人生经历的再次追寻。《大鱼》里有一句精彩的对白:“我们都是讲故事的人,只是你写下来,我向别人转述。”如果人的一生是一篇枯燥无味的理论论文的话,那么每个人都应该是将这些枯燥无味的东西重新编排组织、塞满想象的星星,最后得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家。爱德华在他的前半生经历中追寻着写故事的素材,把自己的一生组织成了一个故事来向别人描述。他讲述的故事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与和现实相混,这表现了爱德华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再追寻,挖掘其中有重要价值的东西,好继续转述给他人,传递故事中的美好事物。
人生就是个旅途,有生即有死,生死相依。少年的爱德华在女巫的眼珠球里看到了自己是如何死去的,在一次次遭遇险境时爱德华都以“我不是这样死的”坚定信念渡过难关,“爱德华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一悬念串起了整部影片,直到影片末尾,观众才在威尔充满幻想的
讲述中得知爱德华的死亡方式。对于生死问题,孔子曾经说过“不知生,焉知死”,然而不知死又焉知生?正是知道生命如何终结,爱德华才下意识地将生命的冲动释放出来。但是他并不是畏惧死亡,因为在他的故事里(也就是儿子威尔讲述的),虽然他以“人”这种生命形态生存的旅行结束了,但将一大鱼的身份继续活着。弗莱认为,这种重生“是循环意义上的再生以及辩证意义上的复活。”[3]对于重生的追寻,是爱德华对生命、对生死的豁达看法。而且,爱德华在旅途之中的不断探索也是一次次重生的证明:旧的自我“死亡”,新的自我“重生”。因此,在爱德华看来,他的死亡如同之前的旅行一样,旧的自我“死亡”,新的自我“重生”,生命便是在死亡和重生中循环,如此生与死的格局便扩大了,爱德华获得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