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少年查拉,父亲不详,母亲嗜毒。他通过帮人养狗以参加非法的斗犬赌博来获得佣金,方得以养家。
妈妈从不照顾他,但他从不放弃妈妈:拿钱给妈妈交电费,给妈妈做饭,把妈妈的毒药藏起来,妈妈差点丧命后陪妈妈戒毒、复健。
少年查拉,在学校有小团伙,跟死对头触犯戒律跳到河里比赛看谁能游到对岸,喜欢同班那个漂亮优秀的女生耶尼。
但查拉在死对头侮辱他小团伙成员尤安的父亲时,毫不犹豫地出头痛扁了对方。游泳比赛时清楚地意识到他们两个孩子没有足够的力气游到对岸,明智地放弃了争斗并救了死对头。用心做了一把漂亮的扇子送给耶尼,最终赢得了少女的心,用他的真诚。
少年查拉,有一位他深深爱戴的老师:卡梅拉。所有的孩子都爱着卡梅拉。
而这位老师,卡梅拉,也深深地爱着查拉,和所有的孩子。
查拉说:她不是我的奶奶。
查拉又说:但我希望她是。
2
老师卡梅拉在外孙出国那天心脏病突发,在家病休了几个月。
就在这段时间,代替卡梅拉的新老师玛尔塔了解到查拉的妈妈根本没有抚养能力;又发现查拉违禁养斗犬,尽管他是用这些钱养家;加诸查拉的斑斑劣迹,玛尔塔跟学校管理人员把查拉送进再教育学校,一个软禁问题少年的地方。
这些教育者自认为再教育学校才是对查拉最好的安排,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地方会把本来就难以管教的少年更加边缘化。
玛尔塔还发现耶尼的父亲实系外省人员,在哈瓦那的住所并不合法,按规定耶尼不得在哈瓦那入学。耶尼被勒令回家,并因此无法继续上学。
除了卡梅拉,所有教育者都依规行事。他们看不到查拉的善良,或者对此视而不见;他们不考虑耶尼无学可上该怎么办。
他们发现了问题,但应对方法不是尝试解决,而是把问题撇出去。
他们对本已出境艰难的少年们又向着深渊踹了一脚。
3
卡梅拉回来了,仰仗自己多年的威望,她把查拉从再教育学校捞了回来,让耶尼重回课堂。
她考虑的,是怎么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卡梅拉带着学生们做读书分享,耶尼因为发现查拉养斗犬而负气伤心,认为他冷酷无情,专门借了一本讲狗和主人间友谊的书《雪地黄金犬》来揶揄查拉。在耶尼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时,卡梅拉看了一眼查拉。
卡梅拉本知道查拉养斗犬,也知道查拉喜欢耶尼,所以她知道:耶尼是故意说给查拉听的。
这一眼,是一名教育者的敏锐洞察力,来源于对孩子的敏感和爱。
4
查拉饲养的斗犬苏丹在一场战斗中被咬死了,他却得知这是故意安排的结果。伊格纳西奥,这个疑似查拉父亲的人把赚到的钱拿给查拉,却被一把打开。查拉对苏丹的死伤心至极,夺门而逃。
查拉不是恶的,不是冷酷无情的。卡梅拉知道他的迫不得已。
卡梅拉为了帮助查拉不再回到再教育学校,多次要求伊格纳西奥承担起查拉监护人的责任。她选择了一条对查拉来说最好的,但走起来最困难的路。
她最终成功了。
可是学校却觉得卡梅拉成了正确地、按规章管教孩子的阻碍。他们要强制卡梅拉退休。
直接原因一是卡梅拉坚持不让查拉去再教育学校,二是耶尼为了纪念同班一位生病去世的同学在教室板报上放了一张不被允许张贴的仁慈圣母像,而卡梅拉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情感,坚持说:"只要我还当一天老师,任何神明都别想把它拿下来。"
孩子们本被瞒着,是无意中才得知卡梅拉要被退休的消息。
没有人愿意让卡梅拉离开。
于是,耶尼自己把仁慈圣母像取了下来,查拉自己找到再教育学校要求回去。
5
卡梅拉将耶尼的卡片重新放了回去,告诉她:"凡是都有原因,一切都应以自然的方式存在。"
再教育学校的校长没有接收查拉,他握着查拉的手说:"你能过来,说明卡梅拉没有看错你。"
在课堂上,卡梅拉对所有孩子说:"他们(学校)是考虑到我的身体,让我回家休息。"
她不向孩子传达任何恶意,即使自己遭受不公平对待。
她写了长长的陈情信,坚持表明自己的立场,表示:除非到了自己爬不动楼梯的那一天,否则坚决不会退休。
影片最后,卡梅拉陈情结束后,一个人在街上向前走着,神情坚毅而严肃。忽然像是查拉在喊她,她笑了,脸上的严肃被爱遮盖。
故事在孩子和老师对彼此的爱中结束了。
6
爱,是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爱,才会让你愿意仔细观察,愿意去了解表象背后的真实。
20世纪最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早期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她发现:“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非医学问题。”这也为蒙氏教育法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践行蒙氏教育法,需要敏锐地捕捉到儿童发展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并对其施以爱和包容,让这些敏感期的需求能得以充分满足。
这些,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到。
对孩子的爱并不复杂。孩子们会自然表达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者只需用爱的眼睛去观察,去捕捉这些可能稍纵即逝的信号,然后给孩子提供一个足够宽松但又安全界限的环境即可。
教育,爱和自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