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广东志愿者
1980年8月26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决定在广东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这标志着
深圳经济特区
正式诞生!
今天
2020年8月26日
深圳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的重要时刻
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
从南海边陲到走向世界
四十年来
深圳成为
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
曾经披荆斩棘
如今乘风破浪
四十不惑
四十而已
闯劲十足
今日C位
她
当之无愧!
深圳之所以能够如此耀眼
正因为身处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是发光体
聚光成炬
造就这座城市闪耀全世界的光芒
他们是
无惧挑战的企业家
勤劳奋斗的服装厂工人
追逐梦想的年轻人
......
他们当中
还有心怀大爱的志愿者
将志愿服务做到了极致
↓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
40年来,从最初的学雷锋式的模式,到如今拥有制度化、专业化的工作机制,深圳在志愿者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阿伯不用担心,药在一周内就能送到家里了。”“你好,请配合测一下体温。”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随处可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社区帮助居民解决日常生活需求,服务疫情防控工作。
在深圳,每7位常住人口就有1位志愿者。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境内境外,“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的志愿文化深入人心。
深圳作为“志愿者之城”,是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我国内地第一个法人义工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部义工法规等都诞生在这里。40年来,从最初的学雷锋式的模式,到如今拥有制度化、专业化的工作机制,深圳在志愿者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从一条热线开始
深圳全市目前共有注册志愿者186万,占常住人口的13.8%。团体志愿组织1.1万个,年均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960万人次,志愿服务已形成规模效应。
这个庞大的群体,发端于30多年前的一条电话热线。
上个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来深创业,远离家乡,无依无靠,遇到困难束手无策。面对这些问题,团市委于1989年9月20日组织了19名热心人士组成志愿者队伍,开通“关心,从聆听开始”青少年服务热线电话,为遇到困难的来深创业者提供帮助。
1990年4月23日,在深圳团市委推动下,由46名志愿者组成的深圳市义工联在民政局注册成立,成为内地的第一个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
区别于行政动员,深圳最早通过社会化动员方式来组织志愿服务,特别是依托共青团组织的群众属性,通过基层完善的网络体系,更利于自下而上的动员。1994年市义工联采取拓展服务项目、健全服务组织、取消入会年龄和学历限制等一系列措施,使志愿者规模迅速扩大。1999年注册志愿者达到3万人,已发展壮大为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拥有相当服务力量、服务社会各个领域的社会群众性团体。
义工编号成为深圳志愿者骄傲的标志,相互间可以通过编号数字判断出加入市义工联的时间。
当前,深圳正在推动“志愿者之城”建设进入3.0阶段,即以制度化、专业化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发挥志愿服务在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深圳作为超千万人的国际大都市,防控压力巨大。深圳志愿者积累了参与社会事务治理的经验,1月底即以临战状态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全市有关工作部署和疫情防控实际,第一时间组建市、区街道、社区大中小三级志愿服务队伍747支9172人,打造参与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常备军”。
近日,随着疫情形势向好与经济社会复苏,深圳志愿服务的重心及时转移到助力复工复产、复学复课等领域,组织志愿者驻点生产企业、厂区园区、商务楼宇、中小学校等,深入开展政策宣导、助企助校防控、员工学生关怀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志愿深圳”系统上共计发布防疫志愿服务项目近19万项,全市参与防疫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累计已超过100万人次,经过三四十年的进阶发展,深圳志愿之城的建设更加完善。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样,成为深圳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后者彰显深圳速度,前者体现深圳温度。
正是因为这样的温度,深圳这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有力地凝聚起民心和智慧,迅速发展壮大,打造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