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领导力?是一个领导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既有专业的技能,也有个人的社会能力,以及这个人的文化积淀。如果还回到《论语》来讲的话,我们肯定是喜欢君子,而不是小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君子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或者说是一种集体情怀。
君子有很多优秀的特质,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子路曾经问过这个问题,孔子的回答是,首先要做到“修己以敬”,所谓敬,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也。其次是“修己以安人”,就是做到和人相处能使别人觉得舒服,君子的这点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一般人很难企及,但作为君子还不仅如此,孔子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修己以安天下”,效仿先贤顾念天下苍生,这就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情怀。
空谈君子之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要将自己的修行放置到现实生活中来,在工作中践行君子之道是儒家入世精神的体现。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一下,领导应该做什么?还是什么都不做?在一个组织中,每个岗位都有特定的事务要处理,这是我们上面讲到的位的概念,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在企业也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如果要升迁,就要考虑到能在这个争取得来的位置上的理由!我们第一篇讲到“思不出位”,站在任何位置上看待同一件事情得出来的结论不一定相同,除了能力,还有信息量。所以在其位谋其职,在其位不谋其职就是渎职,谋别人的职或位,就是篡位,就是串岗,正常的管理秩序就会被打乱。
有一种串岗冠冕堂皇,就是越庖代俎,领导把下属的事情干了,下属经常被搞得不知所措,这样的领导总是抱怨自己的下属无能,不够优秀,说着说着他就直接插手了,那么这样的领导又苦又累又不讨好。我不赞成外行领导内行,外行人再怎么聪明,也很难有行业内人士的体验深度,宝贵的经验积累,行业认知,都会在关键时刻起决定性的作用力,外行人臆想成分多,容易犯错,这样的领导也难服众。
但一个太过于专业的领导也非常可怕!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对新人没有耐心,容易犯经验主义,不相信人,固执走极端,更容易事必躬亲,结果就是,他自己是一只狼,手下都是一群羊。
所以,我在这里告诉你,作为老板你只需要做三件事,三件事做到位,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就是你的了,哪三件事呢?就是:“去细务,识大体,知人善任”。具体作如何解释呢?
一不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二是要把握大方向,制定经营战略和目标,分解落实,到督导考核。三是找到适合你的,愿意一起干革命的人,并把他用到合适的地方。
三件事容易吗?不容易,要做到这三件事,自己必须有勇气革自己的命。懂得了这个道理,再来读《论语》中樊迟和孔子的一段经典对话,你就知道孔子说的话的含义了,你就知道樊迟为何挨骂了?原文如下: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 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明知道老师不擅耕种农事,偏要跑过去请老师教他种田刨园子,被老师直接拒绝了,老师当他面都气得不知道跟他说什么好了,走了以后,跟在后面骂:“没出息的小人啊”,然后孔子说出了三条在上位的人应该做的事情,只要你做到位,哪还用自己亲自耕种的道理呢?
拿现在的话来说,孔子是教你做官的学问的,是培养你领导力的,不是农技员,或者园艺师!孔子说的三件事就是“好礼、好义和好信”,做到了这三点,老百姓莫敢不敬你,莫敢不服你,莫敢对你不用情,人家会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来投靠你,民人,社稷都有了,还用得着自己种田?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