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打开电脑,听hebe的新专《日常》,边想着明天休息日的计划。
跟以往一样,觉得把未来的计划规划得有序,完整,就好像能过得与预期一样。可是呢,真实情况确依然是重蹈覆辙。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自己想过丰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却总是未能过好。记得,从小学起,每次语文作业,如果要写的开放式作文,我大多数都会围绕时间流逝这方面来写,想想原因大概是,第一,主题偏向于现实,时间真的流逝的快,青春似小鸟;第二,围绕时间来写作,会比较好写。小时候就好像有了惰性,总是在新任务下,用熟练的解决方式来应对,却不去寻找新的路径。思维惰性的根深蒂固,是后来不学无术的必然结果,这种态度就一直延续到了大学,跟想象中一样,考了上了不怎么样的高中,读上不怎么样的大学,找到不怎么样的工作,如果这样走下去,人生也会变得不怎么样吧。到底是在毕业后醒悟了,开始学习理财、时间管理,开始认真规划未来、反省往事,想挣脱,想争取可能性,想过丰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可为什么还是过得不好。
其实你是想的要比做的多。
其实你是做的多而杂乱无序。
本来已经落下了很大的缺口,想要修补,于是定下理想的目标,却在实践中给自己降低了标准,或许这些就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