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身体的第一种“瘀”——黏滞重浊的痰湿

一说到痰,人们可能立刻会想到咳嗽时堵嗓子眼里的那种黏黏的物质,或者是我们平时吐出的口水。

中医上把痰分为两种——“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部,即肺部和支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也就是我们平常咳嗽吐出的痰诞,也称为“外痰”。

我们这里说的痰湿,实际上指的是“浊气”,也是无形之痰。它在人体各个组织、脏器、血液之内,是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浊气,顾名思义,就是体内浓浊、厚重的废气。人以五谷杂粮为食,而肚子内浊气是五谷生化所产生的,所以每个人体内都有浊气。

现在物质生活改善了,人们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都市里的白领平时摄入的食物也远超日常体能消耗所需。因此当我们的肠胃无力运化掉这么多的食物时,多余的营养被腐化酵解就会产生浊气。

浊气中饱含各种代谢废物,这种浊气如果不能排出体外,就会溶入血液,进入肝、肾脏,产生疾病,或者是停留在身体各处,给气血循环造成瘀堵。

除了食物中的浊气,我们的不良情绪也会转化为有形的浊气,比如说恐惧、悲伤、忧愁、愤怒等。中医认为浊气从根源上来讲是由情志诱发而起的,不良的情绪虽然看似无形,但最后都会变成有形的浊气来伤害你。

有的人喜欢生闷气,生气时不发泄出来,中医说“怒伤肝、思伤脾”,那些思虑郁闷之气停滞在脏腑之间,形成浊气,这种浊气不仅在肝里存着,还会蔓延到肠胃中、血管里,结果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瘀”就形成了。

浊气在身体里就像一个大沼泽,循经之气血循环到那里,就停滞住了,结果成为了瘀血。有的人说通就是通瘀血,把瘀血祛除了就通了。实际上,瘀血祛除了,浊气不除,等于那个大沼泽还在原处没动,这批瘀血清除了,新的血液流过来,还会瘀积成新的瘀血。当气滞血瘀越来越严重,就会在体内郁结成块,进而导致这种病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