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篇(三)道德经之德的对立两面性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析义:对立面的存在,并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循环转化,是“道”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柔弱无力,则是“道”的作用的发挥和表现。

天下万物都产生于物质性的具体的“有”,而“有​”又产生于抽象、无形的“无”(道)。

前句为“反者道之动”、任何事物都是存在着对立面,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转化,并循环往复的。作为老子的这一种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观、他以为世间万物都处在始终不息的运动变化过程之中,并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 而“弱者道之用”富有很深的哲学意义:​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形态特征。刚出生的小孩、破土而出的嫩芽、代表着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流水在山涧流动看似无奇,当他汇聚成大海,又波涛汹涌;正因为水的柔性,道的功用却是无法比拟。故有以弱胜强,无欲则纲之说。

后句有“道”化​生万物,世界的任何物质都是从没有到有,最后产生了整个世界,就象古代神话中的女锅娘娘用泥巴造了男人同女人,最后人类不断地繁延生息,人类才不断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