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鱼和熊掌真的不能兼得吗?

经济学:鱼和熊掌能不能都拿着?

从今天开始啊,我们进入微观经济的部分,但在我看来呢,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用户心理的科学。

作为微观经济学的开篇啊,我们先来聊一聊机会成本这个概念,

对于我们在职场打拼几年的同学来说,有一个场景就是感觉到自己所需要去继续进修一个MBA来给自己增加职场竞争力。这个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职,一个是全职。请问这两个选择对这位朋友来说付出的代价一样吗?

这位朋友可能会说:一样啊,你看,我去学习,总共支出的成本就是MBA的学习费用,在学校学习时候付出的学习时间吧?包括这过程中的出行和购买教材,吃饭的费用。也就这些了吧?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这位朋友忽视了选择全职学习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就就是他放弃了学习这个过程中的工作换来的工资收入。而这部分,就是他选择全职学习时候付出的机会成本。加上这个成本你会发现,这个选择的单位成本支出可要远远大于在职的方式咯。

每天我们都在做机会成本选择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啊,而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啊,金钱的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通常我们为了要得到某样东西,一般我们都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东西,那在经济学里呢?这些不得不放弃的东西就是我们为当前这个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有人这样描述机会成本,他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那么放弃掉的鱼就是你选择熊掌的代价。

对于机会成本的理解呢?其实很便于我们这个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了,比如说呃,在投资领域,比如你投了一笔钱,投了十万块钱那么一年后呢?我原封不动还你十万块,那么你是没赔没赚吗?如果你懂得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你一定一定马上就明白了,说我一定是陪了啊,这十万块钱投资其他标地可以赚到的那个固定的收益,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这笔钱投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吧?你拿一年5%的年化收益,那么在这个四中,你相当于间接损失了十万块钱的5%,也就是多少钱呢?对5000块钱。

通常来说在今天的大陆啊,懂得一些投资理念的同学一般的可以把自己的投资年化收益呢稳定在大概百分之8到10%左右,当然啊,这个数字呢?因人而异,差别非常大,每个人差距非常大,那因此呢,一般咱们假设哈假设你可以把你自己的投资年华收益稳定在8%以上,那么是不是你的每一分钱就有了8%的机会成本呢?

换言之,任何一笔你的投资没有赚到年化8%,你是不是自己就可以理解为赔了呢?

理解机会成本,我们需要记住这下面的这三个词分别是

所有,最大和必然。

第一个词呢叫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没有例外。

比如哈,你出国旅行的时候是吧,你的车停在家里停了十几天没有租给别人开是吧?你的公寓,你的家没有租出去帮你赚钱这些看似跟成本没有关系的事,其实本质上也都属于机会成本的一个部分,那有人说了,说我自己的房子,我天天自己住,对吧?我这个从来不出说那我没有机会成本了吧?

其实还是有的是吧,你选择自助的那个机会成本是什么呢?是你把这个房子租给其他人所能获得的那个租金收入,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世上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

那第二个词呢?是最大

你看,为了写这篇稿子,我们放弃了在相同时间去投资做其他事情得来的收益。比如说我们去发公众号带个广告,有可能这个时间就能赚200块对吧?

但是我们用这个时间来精雕细琢我们的这篇简书的稿子了,还得不到几个钻(难过不?),另外除了写稿子,这个时间咱还可以去加会班啊,为公司创造一下经济效益。假设去公司加班单位的投入相同的时间换取到的经济收益是500块。

我爱加班,加班让我快乐

那么我写这篇稿子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呢?

我写这篇稿子是赚几个钻,去写公众号文章是200块,去加班是500,我们发现啊,我不做这件事儿啊,我可以做其他的100件事儿,但是我的机会成本的必须是我做这个决策是放弃的那个最高的那个代价,也就是500块。而不能是任何一个代价。

第三个词那叫必然

你的备选项必须是必然可选的,什么意思呢?还是上面那个写文章的例子,那我能不能说这四个小时对吧?我不写文章,我能拍价值800万的广告是吧?所以我的机会成本是800万的,对不起啊,咱也不是鹿晗,没那演技。这800w还真赚不来。所以你看,并不是你选择的最大的支出就都是你的机会成本,它得是你必然影响你的决策的成本,才是机会成本。

总结

我们小结一下,一句话,理解机会成本,放弃掉的鱼就是你选择熊掌的代价,那了解机会成本呢?我们可以记住这三个词分别是所有啊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最大,呃,你的机会成本是你当前选择最大的那个代价,必然你的机会成本呢,是你必然可选的那个选项,有人说无所事事的虚度光阴,就是你选择投资自己的机会成本,这句话你同意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