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解说】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种情感,是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也指和善而生不怀恶意的人。法国的大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可见“善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怎样才能把我们身边一个个善良的形象细致刻画出来呢?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
1、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人的思想品质如何,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体现出来的,所以挑选好能反映人物品质的事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选择的事例要有带表性,最能说明你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善良的这一典型特征。如在题为《一个善良的人》这篇习作中,小作者紧扣主题,通过写出租车司机在行车中看到下水道的盖被掀开了,别人绕道而行,他却停下来盖上;有过路的老人行动不方便,他就停下车去搀扶;有乘客患急病住院没带钱,他悄悄付上……突出了出租车司机总是默默奉献、默默付出的善良品质。
2、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只有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才能更好的表现人物的品质。如在《卖豆腐的姑娘》一文中,小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记录下卖豆腐姑娘称豆腐时的每一个动作,让人一看就知道小姑娘不会给顾客缺斤少两、讲究诚信;而下文中小作者对姑娘的神态、语言的描写就将小姑娘热心助人这一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3、将“美”与“丑”进行对比描写。有比较就会有反差,有了反差,“美”的人物形象自然就高大、丰满了起来。比如《善良的门卫叔叔》一文中,小作者将门卫叔叔凶巴巴的外表和善良的内心作比较,让人顿悟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再比如在《一个善良的女孩》一文中,小作者将自己不光彩的行为和女孩助人为乐的行为作对比,使人物形象更有感染力,让人一看就知道什么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什么是需要摒弃和改正的。
【美·感觉】 ·1·
等红绿灯时,我发现路旁有一位老人,应该是个乞丐。她满头白发,一脸皱纹,脸上写满了苍桑。跪卧在一张烂草席上,不时发出一声声叹息。我不禁充满了对老人的怜悯,向妈妈要了一元钱,轻轻放在老人席前的瓷碗里。转身离开,却听到了老人一声:“谢谢你,好心人。”我眼睛一瞟,发现那女孩正盯着老人看。我跑回妈妈身边,回头一看,那女孩不知何时挣脱了妈妈的手,站到老人面前。翻遍了全身,一分钱也未找出。我以为她会回来向妈妈要钱,却听到她稚嫩的童音:“奶奶,吃糖。”小手伸出去,里面放了一块晶莹的糖果。老人顿了顿,笑意逐渐爬满了那饱经苍桑的脸,手颤巍巍地伸过去,接过糖,放入口中。“真甜!”老人告诉她。“宝贝儿,走了。”妈妈喊她。“再见!”小女孩飞快地奔向妈妈。
【美点透视】
“给予金钱施舍的人,不一定都是善良的人。怎样才算得上善良呢?我认为有时只是一句贴心的话,甚至是一块廉价的糖。”这是这篇习作的第一段,小作者开门见山点明了主题,接着叙述事情的经过。这篇习作并不像往常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随处可见的那样:路遇乞丐,施舍给了乞丐一元钱之后再无下文,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小女孩善良的语言和行为让人感叹不已善良原来就像一块糖那样甜美。构思新颖,令人称快。
【美·感觉】 ·2·
第一天,我来到弟弟的房间,偷偷检查了弟弟的储蓄罐,哇,竟然少了6元!!!哼,小谗鬼,6元的零食,够你吃了!!不行,我还得侦察下去呢!第二天,我仍然蹑手蹑脚来的弟弟的房间,储蓄罐里又少了10元!第三天,我发现20全被弟弟用光了!他吃了这么多零食还不够吗?真的难以置信啊!!要是我现在正在戴着帽子的话,我的怒气肯定会把帽子冲起来!弟弟哪能这么大手大脚的!!!他究竟买什么去了呀!看来我又得行动了!第四天晚上,我潜入了地点的房间,看见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书,居然连我打开门的声音也没听见呢!我溜到他平时放东西的柜子前,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两本故事书,一个精美的小玩具和一些笔。我想:弟弟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呢?关上柜子一转身,弟弟正在我身后笑呢!他不紧不慢地说:“这些东西都是拿来捐给山区贫困的孩子和孤儿院的小朋友的。”
【美点透视】
小作者通过前三天的观察,发现弟弟的储蓄罐里的钱一天比一天少得多,令小作者由最初的好奇变成了愤怒,当小作者再次“侦察”时,终于明白了弟弟“大手大脚”背后的秘密。文中人物的行为描写、以及心理变化描写,如:“偷偷”、“蹑手蹑脚”、“潜入”、“难以置信”等词语使文章画面更加生动,同时小作者孩子气的语言也充满了童趣,让人不禁感慨弟弟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