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很多职场人担心自己被裁员,我写了一篇文章送给你,
越是寒冬,越要向内奋斗,找到志业,致胜职场。
关键词1:内在支点
什么是内在支点?
它是可以帮助你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优质决策的原则、在疲惫的时候能够让你依旧向前的原始能量,是你可以称之为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东西。
我在企业修炼了10几年后,转型到培训师的方向上继续精进和实践,我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职业转变以及方向选择呢?
第一跟特质相关,比起需要平衡、协调各个层级的关系、把精力平均地放在很多方向上,我更喜欢投入和专注在人才培养和个人成长领域去做一名专业人士。梁宁在《产品思维》的同理心篇章里说,“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培训和研究学习相关的话题持续满足我,而耗费精力协调很多关系和处理复杂人际情况让我不爽,这一切就成了我选择职业平台和环境的命运。
在逐渐清晰更适合自己性格特质的环境之后,我逐渐梳理出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愿景,没有内在支点支撑的决策都是机会主义。
如何找到内在支点?答案就是,停下来思考、静心觉察、整理记录。
记录和复盘是一个静心觉察、调整理念、找到自己能力边界、提炼内核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成长的迭代,这样即使是外界定的升职加薪目标暂时没有达成,但是对于内在修炼和成长的掌控感不会让我们对未来和方向失去信心和期待。
普通的职场人很少会主动停下思考,只有当工作生活遭受外界挫折时,才会痛定思痛,这样其实是把主动性给了别人和外部环境。一个从来不停下来思考,不敢面对自己内心想法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长的。但有些伙伴说,我一天的工作就够忙了,怎么抽的出时间想这些?
这是一个认知错误和恶性循环的事情。事实上,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会养成刻意留出整块时间来思考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会给自己设定“思考周”,即使在公司发展史上最忙的时候,他也会为自己安排一周什么也不干,专注用来阅读、学习新技术、勾勒远大图景,思考重要的事情。
习惯性反思的人会对于自己的状态和细微变化十分敏锐,就会做出及时地调整,而不是在那种错误的模式里继续挣扎前行。
所以,我把“内在支点”作为2020年的第一个关键词,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驿站”,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有一份内在的安稳和笃定。
很多职场人会有这样一个困惑:我是该坚守我的专业原则还是迎合市场?
在我看来,从“用户视角”出发是把握这两者的一个最佳平衡点,未来的职场和商业会越来越关注人心,用户视角之所有这么重要,是因为这决定了你所呈现出来的专业能力能否被大家所使用,除了一些极端特殊的领域,如果你做出来的东西别人看不懂、不需要,这就会造成投入的成本过大而提供的价值很有限。
关键词2:用户视角
用户视角,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同理心。
同理心是职场必备的一项技能。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具备同理心的人,能够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能够提前预判和以第三视角来看待别人的体验过程。他们的向上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强。
用户视角,在做产品的时候体现为需求分析。
例如,现在我在开发课程、写书、甚至写一篇文章时,我都会想,我面向的群体是谁,他们在现阶段面临怎样的问题,我做出来的东西用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才更容易被吸收和落地。
所以,你会看到我建立了一个关于写书的社群收集大家的痛点问题和转型故事;在做年度会员的时候要进行电话约谈来确认对方的需求和期待;写文章必要时也会在社群中做一些小的互动调查。这些动作都是让自己从需求端的角度去设计和调整我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旧习惯想当然地做输出。
关键词3:敏捷迭代
梁宁说:人生是迭代的产物,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动作持续迭代和一次次微小的选择,就会成就你的产品和人生。所以,要打造一种系统能力,提供确定性和依赖感。
如何敏捷迭代、打造这种系统能力?我给大家总结了3点:
(1)反复打磨核心技能
对于那些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到的技能,不能只是每天都在机械性地重复,而是要刻意练习,提高核心技能带来的效率回报是惊人的。
你可以罗列那些几乎每天工作都要用到的技能,然后给你目前的效率打分。思考如果想要推进一分,有哪些方面可以提升。最后针对这些方面,规定平时需要做那些细项的刻意练习。
我曾经请教过一位老师关于寻找合适素材的方法,他说这件事没有捷径的,就是靠“死功夫”,他到现在写一篇文章的输入输出比都是30:1,而且他也是这样要求他的内容团队。
听了之后我很汗颜,所以为了提升自己的输出效率,我规定自己每天通过收听和阅读优质的课程和书,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标记,预想在哪篇文章中可以怎么使用。
(2)把事情做闭环
罗振宇曾说过,闭环思维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不靠谱的人各种各样,靠谱的人大抵相似,那就是都有闭环思维,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人放心的把工作交给你,有信心培养你。
所以,出现任何变动,都能想到对于任务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影响,第一时间告知他们,这其实考验的是团队配合和人际敏感度,不仅仅要完成事情本身,还要装着与之相关的人。
另外,预想你的下一环节。有很多职场人认为,执行只有一个动作,完成了这个动作就觉得工作都完成了,然而很多与之相关的任务和安排都与你这个环节的动作相关,如果你在这个环节造成了对其他人的延迟或者麻烦,那也是缺乏闭环思维的体现。
(3)频繁反馈
曾在朋友圈看到HR吐槽,最让人“恨得牙根直痒痒”的,是悄无声息把事情搞砸了的人。
及时反馈,不仅能说明一个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更体现了合作意识。这也是靠谱的一种体现。靠谱的习惯能让对方放心,他交代的事你一定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并随时反馈,即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补救。所以,经常与领导和同事同步你的工作进度,以确认工作方向没有错、不做不必要的事情以及减少返工的情况。
关键词4:协同联盟
职场这些年,我观察到那些总能获得机会的人是因为他们总能把自己的成长过程、能力优势、以及自身的价值放置于一张价值网络上,跟人形成持续互动,产生协同效应。
例如,我离开企业后为了跟大家保持连接,我就把我在企业里讲课的实践总结、提炼成文章,分享给原来的同事和朋友,还把我可以提供什么价值展示给他们,于是就有很多人给我主动提供机会,我也是靠着大家的这些机会才有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开局。
在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我很认真的写了一个复盘总结文章,为了对大家有价值,我把这篇复盘文取名叫《从企业HR到独立培训师,我是如何过来的?》,然后发在我的公众号上,这篇文章传播很广,很多朋友和关系比较远的伙伴才知道了我离开企业的现状,然后约我去做分享,聊合作。我就在同样的时间里给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影响力和坚定性。
所以,我现在自己在做复盘时,就会把跟人脉和价值链条系统相关的整理梳理下来,我经常会思考两个问题:
今年哪些人对于我的帮助和改变很大,他们是如何影响你的?
今年我帮助了哪些人,你提供了怎样的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
只有主动打造一个联盟协同的生态,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机会才会主动找上你。
关键词5:长期主义
我曾经在课堂被学员提问,说:“有一些来询者问生涯咨询师,自己错过了风口,几年前选错了行业,要不然现在肯定也像前同事一样,赶上风口飞起来”。我承认,在这个时代,新科技和互联网的加持,谁都希望赶上风口,做那只被吹起来的猪,有更多的人害怕错过风口。
但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最重要的不是去追究我们错过了风口该怎么办,而要去思考如何规划和坚持行动等到下一个风口的出现,并且在风口出现时你有能力抓得住呢?
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相当于人生的开局,我们用勇气做出的选择,不一定立即换来好的回报与结局。而且开局从来不会决定结局的胜负。加入创业团队并不能代表你以后就是财富自由,远赴偏远基层并不是就一定直通高官厚禄。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的勇气很重要,同样,担当自己的选择更重要。无论如果,担起责任,坚持的走下去。不突破重重障碍,无法看见晨曦的曙光。
我自己做讲师这一年最大的一个感受是,讲师是一个具有迷惑性的工作,如果你讲课不错,客户愿意持续购买,其实从收入上来说很多讲师一天的课酬就相当于普通职场人一个月的工资;但这也是迷惑性所在,因为这很容易让人受困于既得利益,失去突破性发展的可能:我见过很多讲师,一门课一个PPT一讲讲很多年,反正收入不错、也较轻松,但是这样一个人的能力和见识就被这份看上去还不错的收入和圈子给锁死了。
如何让自己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守住自己的内心,又能不断保持成长呢?
我觉得就是思考自己的价值、动力、使命,去坚守那些确定性的事情,同时不断梳理、反思和实践,在每一次的反思中看到自己的内在动力,驱动自己不断突破已有的眼界、认知,千锤百炼,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
越是在不确定的时代,越是要坚守那些确定性的事情。长期价值主义者才是最后赢家。
总结一下,在新的一年,通过反思觉察找到“内在支点”、从“用户视角”出发去打磨和输出自己的专业,打造“敏捷迭代”的靠谱系统化能力,以“协同联盟”的方式连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最终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找到志业。
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都能把这些关键词作为抓手,致胜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