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来之前,我们什么也不会。
事情来了发生了,如何解决?
一是分解,二是计划,三是实践。
问题细分。
如何锻炼思维能力可以细分成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非虚构类作品写作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谈判能力?
这些依赖于具体领域的问题,
比空泛地讨论“思维能力”要更实用。
大体说来,工夫在诗外。
陆游的儿子向父亲请教写诗的方法时,
陆游写了《示子遹》: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如果把陆游的学诗之旅扩展一下,
迁移到学习和成长之旅上,大致如下:
1,
刚开始学习如何思考时,追求的是炫技。
总是想要说出一些貌似深奥且富含哲理的话,显得自己很厉害。
2,
人到中年,才发现无病呻吟并不值得提倡。
等自己的脑子里积累的理论模型足够多了,对真实世界的观察也足够丰富了,思考时就更得心应手了。
3,
在向顶级大师学习时,自身的品味和修养也在不断提高,从而能体察超一流专家和一流专家以及不入流专家的区别。
超一流专家的眼界和格局都更大,思想在时空中的流传也会更广,每次重温他们的作品,都会有新的领悟和体会。
4,
最后,我们终于明白,想要学会如何思考。
差不多就是不断提问,不断和他人切磋讨论,不断去辨析细节之间的差异,不断去思考宏观的方向,不断自我反思,不断试错,不断自我纠正,或者让师友帮自己纠正。
嗯,功夫总是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