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大家谈论起来,自己选工作的情况。
我听着他们的热烈讨论,陷入了沉思。
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一个行业?那时候,家里比较困难,急需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父母口中的饭碗。当年还是包分配的,大锅饭年代,人们都认吃皇粮,铁饭碗。无疑地,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好,哪里想是啥样的呢?只要是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就是皆大欢喜。那时候,师范类是提前招生的。稀里糊涂地报名,预选,正式考试。就考上了。毕业了,工作了。那时候,多单纯。最开始的时候,一个月的薪水只有区区的六十多。那也高高兴兴。
如果自己当初,再多一分思考,也许会考一个别的学校。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干了一辈子的教书匠。过两年退休了,再来讨论为什么干这个工作,也没有啥意义了。
回想起来,每天工作的情景,确实是非常模式化的。可以说,这个职业是一眼望到头,没有啥新鲜感。也没有挑战。特别平庸的日子,流水一样过去了。就好比今天,从食堂出来,推开二楼的办公室门。几大摞的作业摆在那里,不动声色,稳如泰山。日期如此,天天如此。重复有重复,重复再重复。唧唧复唧唧。桌子上,一堆卷子,面目狰狞地面对着我。
我拿出红笔来,勾勾画画,好像一把利剑。一下下斩断了时光。
等我批改差不多了,上课的时间就到了。而今的那些学生,基本上不用操心。该睡觉的绝不会唠嗑,该唠嗑的绝不会听你的管理,课堂就是一个小社会。你会在这里看见各种脸色。有守规矩的,认真听讲的,在书本上勾勾画画,把知识点记在本子上。有不守规矩的,你看他一眼,他看你半天,这还是态度好的。也有的,在背后里,当面和你对视的,眼神里满是杀气。故意挑衅的,故意气你的,就等着你发火,打他骂他,然后他一转身摔门而去。等着你去给他道歉的。一副阴阳家的嘴脸。
中考马上就开始了。初二的学生会需要参加生物地理的考试。但是,他们依然不为所动。这不足以影响他们的睡眠或者争吵。就像那句话说的,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忘心里搁。
教案快检查了,估计得写几个了。写了一辈子了,也没有练成书法家,还是那个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