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班组早会,我例行讲课后答疑环节,同事们的问题多数集中在刚刚讲过的内容。一一解答过后,准备散会时,有新同事问我:师傅,公司的产品这么多,记住并分辨它们有没有什么快捷的方法呢?
我告诉她,没有。如果有,那就是努力学习。
她似乎不死心:能公开一下你的方法么?
我答:盗用《卖油翁》里卖油翁的一句话“无他,唯手熟尔”。现场一阵笑声。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除了担任公司装配车间的首件检验员,还是这个检验班组的“特聘讲师”。主要负责讲解产品的图纸识别、量具确认等理论知识。
01. 既定目标朝前走,千艰万难不回首
一阵笑闹过后,我被思绪带回到2014年的4月份,那个时候我的目标很简单,找一份工作既能养活自己,又不用和孩子分隔千里。
可是,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小目标,想要达成谈何容易?
开发区新成立的公司很多,都不是我熟知的行业。经过几番面试和各方面考量,我选择加入这家公司。虽然是个小白,一切要从零开始,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但它胜在扎根于本地。
不记得谁说过:这个世界最不会贬值的投资,就是为自己努力。于是暗暗告诫自己,怕什么,不就是不会么?学就是了。没有试过就放弃可不是我的人生信条。
简单的入职培训后,我被分配到装配车间检验组,即将就位出货检。给我学习的时间不到一个月,让我尽快掌握这个岗位的流程。班长告知我师傅已经申请离职,公司领导已经同意。
既然时间这么短,我能怎么办?毛主席告诉我: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师傅教我识别产品图号的的时候,我如坠云里雾里。在我眼里,师傅是神一样的存在,每从生产车间送过来一批产品,即使没有任何标识,她都能准确的说出产品图号。
是的,说出图号。不用卡尺测量,不用核对图纸,信手拈来,仿佛产品会自报家门。
为了尽快上手,我只能是分秒必争地学习了,除此之外我还准备了120%的努力。亦步亦趋的跟在师傅的后面只为早日学会。
学了两天,发现光认真和努力也是不够的,那要怎么办?毛主席给的策略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我决定从弄明白岗位工作顺序开始,打算将整个过程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然后再逐个解决。那样是不是就很完美了?哈哈,说干就干,马上开始我的战略之旅。
每一批产品,都要经过包装这道工序,而我要做的是在包装前后核对产品标识与实物是否一致,然后记录它们的信息,包括产品生产来源和最终装箱的标签信息。
记录对我来说是小事一桩。核对嘛,细心一点应该也可以。
好像这样子不是多难啊,怎么这个岗位在同事们口中就犹如洪水猛兽呢?从闲聊中了解到,这个岗位从1月份开始,陆陆续续的来了四、五个人应试,但是一个也没留下。都是被这个岗位的艰难吓退的。班组其他成员呢?班长通过考察觉得不能胜任,就此搁置。从其他岗位调人?别的班组长不同意。
好吧,不管了。既来之则安之,想做就认真做吧。
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以为很简单,但事实却犹如黄小琥的歌曲:没那么简单。真正做起来,很快就被现实啪啪打了脸。
核对产品标识与实物是否一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不容易。公司的产品上万种,主要分为芯子、套筒、螺母三大类。
芯子又包括直芯和弯芯。产品图号就是它的名字,图号的每一位数字、每一个字母都有它特定的含义。
而一个数字或字母的不同,对应的产品外形、尺寸和形状都会不同。这么复杂的产品结构怎么才能像师傅那样了然于心呢?真是要了亲命了。
那段时间,为了能够尽早学会区分它们,白天黑夜都在不停的学和记。甚至于某天深夜,产品游进了我的睡梦里,扭动着身躯向我示威。当我想抓住它的时候,它又嬉笑着离去。
02.只要认真加努力,没有什么学不会
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信息加进来,师傅给的图号说明已经不够用了。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找来一堆二手纸装订成手工记录本。
没有电脑,只有一点点的写;没有参照表,只能做一款款的记;没有图纸,只好用拙劣的图画代替。遇到相类似的产品翻找到原来的记录再加一笔,耗费了多少心力根本不可算计。
为了能够能够区分,我用红色、蓝色笔做重点记录。笔记是蛮好看,但是丝毫没有逻辑没有规律。即使后来翻看,都只能感叹当时付出的努力。
大概十天后,我建议让我做,让师傅看着,如果错了请她及时指出。理由是这样边做边学,上手更快。
我的建议被采纳了。在工作过程中,每遇到一个新的产品,都会问问师傅它图号的特定意义。每配置一批产品,师傅会详细讲解。虽然我不太懂,但还是把它写进了笔记里。
师傅如期离职,但工作还得继续。不会区分产品时我要怎么办呢?除了向班长和其他前辈讨教之外,我只能依赖我的笔记了。
这时候,发现前面的笔记明显的不够用了。明明记得自己记录过的,可找起来怎么都找不到在哪。我是不是遗漏了什么?笔记筛选调整势在必行。
为了能够快速筛查需要的信息,在最基础的笔记上,我又根据产品的种类和大小重新排序誊抄一遍。最初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排列顺序,筛选做的一团糟,自己都看不懂。
怎么办?那就及时改变策略:按产品分门别类,然后按照大小从小到大一一排序。相同型号不同类别的再次按照顺序排列一次。
这样笔记就清晰多了。每抄录一款,在原稿上做上记号。在登记完相应信息之后,空出部分区域,以备还有漏记的没有记上。笔记从原来的的一小本变成了厚厚的一大本。
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一直在写;稍有空闲时我也在写;甚至把师傅的产品记录重新整理了一遍。有人调侃:是不是要考大学了?还有人嗤之以鼻:上学有这么勤奋的话,清华北大都不是事。对此,我只能充耳不闻。
有人说:真正的成长是独自走过那段无依无靠的夜路。
一天,有3款螺母要发到总部去,记录过信息之后,产品标识被当做垃圾丢了,等产品标签回来的时候,我犯了难:哪个是哪个?
第一次与包装工发生了冲突,我坚持不肯按照他们的说法去贴标签。理由是万一弄错了,至少是两款标签贴错,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当车间的主任了解了情况后,支持了我的决定,让我尽快区分好。
我在寻找它们的不同点:3款螺母差不多大小,都有刻线标志,相似的外观,数量接近。而且班长不在,没有可以求助的人,我要怎么办?
我努力回想关于螺母的记忆,区分重点是高度。而高度就体现在螺母图号后缀。这就好办了,用卡尺测量确认就够了。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就这样,在我接手后的前三个月时间,没有1起关于产品标签贴错的投诉。
经理觉得不可思议,班长也骄傲的说捡到宝了。当然这些都是后来闲谈中才知道的。我知道的是,我的努力让我成功的通过了新员工考核,工资上涨,可以满足孩子们更多的需求。我的目标达成了。
02. 工作技能有止境,自我提升无止境
公司有一本书,里面详细介绍了公司产品的种类和命名规则。并加以图片佐证,让我对产品的认识和区分有了质的飞跃。只要稍有闲暇,我就把自己埋进书里,犹如干涸的海绵遇到了水。
我用能拿到的产品与书里介绍的一一对应的寻找规律,顺手把配置也一起记了。
我竟然也能做到和师傅一样不用通过测量就能说出产品图号、不用查配置表就能准确的说出产品的配置!
入职半年后,我不但能快速分辨产品与标识是否相符,还能把没有标识的产品找出正确的图号,并被评为当月“优秀员工”,奖金200元。
拿到奖金的时候,心里乐开了花。不仅仅是奖金的魅力,还有自己技能被肯定。
后来我历经岗位调动,几乎把整个部门的工作都学了一遍,技能不断提升,从这个行业的小白到后来可以独当一面的首件检验员直至“特聘讲师”,都离不开努力学习,当然还有认真。
我以为这是终点,但是它只是起点。
后来,公司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其中有一项评分标准深深的刺痛了我:学历。
是的,我初中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即使分数远远超过报考的学校也不能如愿继续学习是我心中永远的遗憾。但还是感觉公司的制度有点伤到我的自尊了。
比尔盖茨说过: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怎么办?公司制度不会因某一个人改变,那么我就改变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春季电大再教育招生考试中,我凭借出色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远程教育部录取。通知书发给我的时候,有种久违的感觉让我喜极而泣。
入学后第一次考试,我竟然不及格。虽然补考过关,但也刺激了我,为了完成学业加倍努力。
三年期间,同事邀约我几乎都婉拒,同学和朋友一律能拒就拒。我似乎成了高傲的代名词。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学习时间有限,而学校又有在规定时间内不能通过全部课程不予毕业的限制,我哪有时间可以浪费?
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018年,我毕业了。虽然只是大专毕业证,但再一次证明了我自己,我能行。
再次印证了那一句话:只要认真+努力,没有什么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