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情绪”这个词,经常会被人误解,总会联想到“情绪化”这样的负面的词,“情绪化”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容易因为一些或大或小的因素发生情绪波动,喜怒哀乐经常会不经意间转换,前一秒可能还是高兴的,后一秒就可能闷闷不乐、焦躁不安。
但有一点我们是理解正确的,就是情绪的情感波动较大,并且延续时间较短。情绪是中性的词,它的产生背后往往表现出你内心的一些秘密,你的欲望,你的自卑,你的恐惧……透过情绪,我们能更加了解自己,更可能做真正的自己。
每个人对于情绪的体察都是不同的,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情绪的体察程度也是不同的。在青少年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青少年的情绪体现出容易冲动,爆发快,强度大而且不稳定的特征,青少年的心灵通常是敏感细腻的。渐渐成熟之后,人的情绪波动就逐渐减少,并且趋于稳定。相同年龄的人对于情绪的体察程度,也会因为性格、阅历、文化教育程度、宗教等原因而各不相同。
无论是辨认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还是辨认他人的情绪的能力,都是心理学所说的“情绪颗粒”。“情绪颗粒”较粗的人,就是那些被认为比较“大条”的人,别人生气了也看不出来,也说不出自己为什么会生气。而“情绪颗粒”较细的人,则可以仔细地分辨出自己是悲伤的原因是惆怅还是后悔,开心的原因是因为意想不到,感到欣慰,还是挽回恋人的失而复得的喜悦。“情绪颗粒”细的人不但对自己的情绪感知细腻灵敏,对于他人的情绪也有着很好的观察,他们通常被认为情商很高。
(二)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人成长与否的标志之一在于他是否能从过往的经验中汲取养分。有些人越长大就越“糊涂”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记录。“糊涂”和“豁达”是两个容易搞混的词,“糊涂”是什么都记不清楚,而“豁达”则是清楚地明白事情的真相却不在意。想要清楚了解自己的情绪的人,就应该懂得“及时记录”自己的情绪,并且不断回顾。
记录情绪日记的两个要点:
1、记下来时间、地点、人物。不用把每一次情绪经历都记下来,而是只记录重大的情绪经历。情绪发生后尽快地做记录,因为隔得越久,印象就会越模糊,有时候会被扭曲,有时候会被夸大。
2、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之后,情绪日记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要记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记录感受的时候,避免使用模糊的大字眼。比方说,我很难过。希望能尽量具体地去描述,比方说是惆怅、舍不得,是遗憾,还是觉得被背叛、被抛弃,尽量具体地来记录自己的感受。
可选择的日记的形式:
1、记录在纸质笔记本上。
2、记录于印象笔记,或者直接发送给自己本人的微信对话框。
记情绪日记的好处:
1、情绪发生后,向自己倾诉,向你的日记本倾诉,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2、你会找到你情绪上面,有哪些是你真正的雷区,你最害怕的东西。
(三)
情绪是我们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了解它们,成为它们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把情绪日记作为情绪最安全的发泄口,时常回顾自己的日记,可以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