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不知道讲出这个故事是否能让我的负罪感轻一些,是否能让我对生活再燃起希望,“贪婪”和“欲望”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一生之敌,希望我的两次“死亡”能够让大家理智对待网贷。
大家好,我是喵姬。
90后的我,时常会抱怨:房价、物价、996工作制、韭菜阶级细分、房租暴涨等等等这些事情,为什么总是我们?我们一定要当接盘侠吗?
城市灯红酒绿,望着街角绝尘而过的659路公交车,我想不出答案。
我曾拿着4000元的月薪做着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的工作;我曾夹着尾巴做人只求能转正有个稳定的收入,如此,才能活着;我也曾吃糠咽菜省下20元钱买一瓶牛栏山让自己醉生梦死,只为能睡个好觉。
几度重度抑郁的我,看不清未来在哪里,未来又是怎样的?内心的纠葛、惶恐、迷惘会让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从决定写下这个故事,到大家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我前后花了两个月有余,无数次提笔,无数次停笔,满脸泪痕,罪孽沉重到让人喘不过气。
父亲说:“你总有一天要面对,你只有真正撕开你的伤口,脓包才会消除,才能痊愈,才能成熟。”
于是大家今天看到了这篇文章,本想用我有一个朋友系列来讲这个故事,但是都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那便顺其自然往下写吧。
第一次“死亡”
13年9月,我怀着对新生活和自由的期待来到了武汉这座城市,成为了让长辈都骄傲的大学生。
曾与402路公交车有过两面之缘,记忆里它途经武汉最大的商业街 — 江汉路,我以最快的速度和室友达成共识,冲到公交车站,在白沙洲大道一路颠簸终于坐上了心心念念的402。然而由于涉世未深,抵达江汉路的下一秒我就被骗掉了所有生活费。
父母是普通的工薪族,他们耗尽一生将我和姐姐抚养成人,直到2月底我回家带了10斤冻牛腱,否则他们连肉都舍不得吃...
依仗着父母和室友的援助,我活着过上了国庆黄金周,略微调整带着姐姐的旧电脑再次迈向武汉...
认识了一个学长,他在学校卖苹果手机,因为是老乡,我觉得他比较亲近,再看看自己用的诺基亚...
我心动了
学长亲切的告诉我,可以分期付款,然后帮他介绍客户,这样用卖手机的提成来还款,不影响生活还能小赚一笔。
我行动了
学长说:你可以对你的同学说我的店就是你跟我合伙开的,这样你把人带来我来卖,利润分一半给你。拿到了心心念念的苹果5s,我开始了卖手机的人生,哦,对了,那个分期付款的平台叫做捷信,共6个月,每个月有生意就能吃点肉,没生意就吃点土,忍一忍就过去了。
再后来,一个月能有4、5单,一单能分到两三百,寒暑假的同学聚会,我成为了焦点人物,他们称我为人生赢家,潜移默化间,消费升级了...通宵上网,吃饭唱歌...
就这样,美滋滋的持续到了14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跳过了这位学长,获取到了武汉一线的手机市场货源报价,也真正成为了发货商的一个小员工,除了义务帮他打理店铺,没有人再能从我的利润中抽取50%,这时候我变了...从学校到手机店明明有直达的公交路线,我选择了出租车,哪怕那天没有任何生意。
直到有一天,准确的说是连续两个月,陆陆续续有同学告诉我:他们在我这买的来自学长的手机,并不是真正的行货,而是二手贩子的翻新机,甚至连行货翻新机都不算,而是日版美版的水货翻新。看着投诉从一台,到最后的27台,我没了主意。他们出于信任选择了我,我应该担起这个责任,为了口碑,为了名誉。
卖手机赚钱吗?当然,我确实从中赚了不少,在货源更换后我没有以次充好,一单我也只挣一两百元,我想着薄利多销。
然而,消费观念已经畸形,我甚至没有任何结余,自然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这时候,我接触到了一个公司 — 趣分期,后来更名为趣店,在纽交所上市。我清楚的记得我用了11个平台才摆平这27台,其中包括借15000到12000,再按15000“年利率36%”24个月还的平台叫MZJF,我想着,多卖点手机我能还得起,我能实现这华丽的逆转。
然而坏习惯已经养成,卖手机的利润,我赚多少花多少,我逃课,沉迷游戏,卖手机的文案、活动、朋友圈越来越少,订单越来越少,到了账单日,我又一次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疯狂的下载APPs,疯狂的尝试,拆东墙补西墙(多头借贷),借出来多余的钱,却又被自己挥霍掉...就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高杠杆利滚利...我甚至拿着客户买手机的钱先还款再取出(资金挪用)。
直到有一天,连续多日的没订单的日子,彻底封死了我的现金流,天天都是还款日的生活把我逼到不敢开机,不敢接电话,不敢待在寝室,我开始逃避,开始酗酒,开始抑郁。
纸终究包不住火,我坦白了罪行,父母为了我卖掉了房子,背上了房贷,前前后后,足有50万元,其中我想70%都是滚出来的利息吧...
问题解决了,而我永远是毁掉家庭的罪人。
这里不提校园贷的过错与否,只怪我自己意志力薄弱,只怪自己丝毫没有自控能力,抵御不住诱惑,那便是必死之局。
我想,我的第一次“死”,足够阐述网贷行业中借款人最真实的状态。
第二次“死亡”
大学即将毕业的那一年,父亲给了我6500元钱,让我租房子闯荡,我加入了一个风口行业:长租公寓,好景不长,我没能通过试用期,在阴暗的两个月后,我面试了一家P2P机构,我告诉自己,这是个正规的金融公司,跟校园贷现金贷不同,这是抵押贷啊!借款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资产,对吧?
大学在读时间我在趣店做过一段时间的区域经理,管理区域内7所高校,通过活动运营、地推、派单等方式真的做到了非常好看的拉新促活数据,也许这是我能面试通过并入行的资本。
我开始了拿着4000的月薪做着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的工作,我最后的倔强是只做运营,不参与任何专业性质的内容,内心想着将来进入社交行业,电商行业也行,宠物行业也不错,小算盘如此打着,在这里学习运营知识,今后到哪个公司都可以有一份竞争力。
在这个机构工作了1年半的时间,在这1年半的时间里,我认识了很多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记得一个机缘巧合,我在一个寺庙遇见了一个大师。
他说尘间无非二字:贪、欲。
这两个字在网贷行业,体现的淋漓尽致。
接下来摆点干货,请大家谨记
01
银行存管及最终目标
你们以为挂个银行存管的带章合同,就叫存管了吗?如果你们了解证券、期货、贵金属交易的存管模式,你们就会知道,只有一对一,点对点的资金流才叫做真正的银行存管!出借人的钱直接打入借款人的存管账户中(这一点头部平台基本都实现了)
那么借款人还款还到哪里?借款人还款还平台账户里,他们扣除他们的利息差,再由平台还款给出借人,这中间的漏洞,风险远不止借款人逾期那么简单!投资人可以接受借款人逾期不还的风险,但是无法接受平台资金池的风险!
真正的银行存管,应该是借款人还款至存管银行,P2P机构提供借款人对应出借人的数据接口,存管银行直接打入出借人的存管账户并同时扣除平台的利息差然后按照一定时间给平台结算。
以上,才叫真正的资金隔离,但是现在,谁实现了呢?
但这一定是监管的最终目标,只有真正实现资金隔离,网贷行业才能稍稍健康起来,这需要监管层的不断探索与尝试...
02
你不可能会区分真假标
合规的平台会在你出借的同事生成一份电子合同,当然,合同具有法律效益,你可以在标详情看到借款人被打码的身份证,机构借款则有机构的营业执照等,但仅如此,不足以证明借款人是否真的借款!
民间借贷会有很多信息包装公司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个人借款标的请你注意再借、续借、延期等等多种理由,正常来说以上标的所对应的借款人会先还款再重新发起标的,但是上面说了,借款人的还款是有可能被挪用的,那么存不存在某个借款人逾期不还,机构挪用其他借款人还款先还上再重新发起一个“再借”标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机构借款中间的道道又有多少呢?这个机构是否真的需要借款,还是仅仅吸纳资金?这一点许多雷台早已说明。
真正的P2P,真正的标,就像监管所说,应该是信息中介,不该触及任何资金相关,
但是目前的监管形势,平台依旧可以触及到资金。投资人在出借赚取收益的同时,不仅承担着借款人逾期的风险,还承担着中介机构挪用资金的道德风险。
而这个风险,不该投资人来承担!
03
刚兑与去刚兑
网贷理财最初是以刚兑为承诺展现在大家的眼前,综合年化收益率15%+,用点红包拿点返利甚至能达到25%还保本保息,这不是馅饼满天飞吗?
早期的风险保障金、体验金等等各种模式,平台以刚兑的面具吸引了多少出借人?又吸收了多少资金?甚至某些平台早期可以刷信用卡投资!不得不承认,早期投资P2P的人资产实现了翻倍式增长,如果控制好“贪”和“欲”,他们早已实现财富自由,我相信大家的自控能力比我要好得多,但是诱惑面前,能顶住的恐怕只有世外高人...
印象里,拍拍贷是第一个去刚兑的平台,但是他们言之有理,他们披露了借款人的信息,他们是真实借款,投资人可以自行催收!但是其他平台呢?
喵姬认为:只有真正实现资金隔离的平台才有资格去刚兑,否则你挪用资金拆东墙补西墙,窟窿越来越大,你凭什么去刚兑?雷潮过后,这个窟窿是由成千上万个投资人来填补的,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
04
法催的伤与痛
以上我可能说的比较偏激,但是请相信,它在理。
相信有不少平台踏踏实实的做着真实业务,但是由于网贷真的太简单了!对于好逸恶劳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点点手指就发工资的东西!我们暂且不说平台风控的严格与否,网贷利率不低,劣质资产的多头借贷是必然存在的,那么逾期也就必然存在,你不需要考虑平台是上市背景还是国资背景,他们的“爸爸”又是谁,当一个窟窿足够大的时候,平台的“爸爸”们是不会管他的,他们只会躲得老远,生怕惹得一身骚,更不会大发慈悲跑来填坑。
这里提到法律催收,24%~36%年化利率的民间借贷,法律是认可的,可以开庭判决的,但是我想大家也都听说过“教科书式老赖”的故事,这位“教科书式老赖”至今也未履行还款义务。
你们凭什么指望多头借贷的老赖还款?
信息包装公司可以把一个农村小伙包装成企业董事长,不管是工资卡还是车、房等资产。最终小伙回村盖房,日出而作,岁月如梭,你说上征信?他不在乎,因为不需要。一年后就算法院判决,这也永远只是民事纠纷,并不入刑,因为他可能真的没有钱还而不是有钱不还。而投资人的钱,遥遥无期...
顺带一提,法律催收就算回款,也是回到平台账户中,仍有可能被挪作他用,无非就是不告诉你已经还款罢了...
一个借贷的法律催收,从立案到判决到执行,可能用去一两年,其中律师、诉讼费、人工成本要花去多少?所以一个几千元乃至几万元的借款,我想并不在法催的名单范围内。
05
你眼中看到了什么?
我曾有幸见过大佛老师一面,大佛老师很瘦,很干练,他非常为自己的粉丝负责,在实地考察的时候十分用心的看着每一份材料,从财报到借款合同...
我很庆幸我曾就职的机构的的确确做的是真实业务,真实标的,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至少业务真实,资产真实,但,“你所看到的,永远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别人不想让你看到的,你永远看不到。”
无论是实地考察,还是投资人见面会,还是百度搜索,亦或是利好新闻,就连门户网站都可以用钱来摆平负面舆情。在鼓中享受收益的投资人,绞尽脑汁也无法发现真正的问题,就算有些许疑问,在TY或者ZJ发表看法,也会被迅速避重就轻重新进鼓,甚至被删帖禁言,因为触碰到了利益蛋糕。
你无法避开,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你永远看不到最真实的面貌,那么在监管还在探索的阶段,不想被割的韭菜只有不接触才是最有效的避险方式,更不要杠杆投资网贷,切记!
你的钱一定不是大风刮来的,对吗?
06
活动、红包、卡券与返利
活动运营是一个职能岗位,这个岗位掌管着拉新、促活、增资、留存等数据维度,淘宝双11,京东618,苏宁818,以及最近的女王节,都是活动,网贷的活动往往由排行榜、抽奖、老带新、分享等组成,活动的唯一目的就是给你一点小小的额外收益,让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投资进来,以增强平台现金流。
所以到了监管后期你们会发现,越是一标难抢的平台活动力度越小,越是整个页面都是待满标的平台,活动力度则越大,许多投资人未能抗住诱惑,配合红包卡券,年化率达到30%+,美滋滋的投资,浑然不知可能存在的风险。
返利这个相对较复杂,就像最近几年十分火爆的优惠券网站一样,他们的模式是流量主(优惠券网站)找到广告主(需要推广的店铺)告诉他:我给你带来一个转化用户(购买),你给我分成多少佣金,然后他再分给分销用户一部分,分销用户再把优惠券发给真正有商品需求的人。
而真正有需求的人,看到两个商品一个有券一个没券,自然就选了优惠券,这直接导致了淘宝上几乎所有的商品价格都虚高,远高于商品真正的售价!
同理,网贷这里亦是如此,流量主(返利网站)找到广告主(平台)告诉他我给你带来投资用户,你对投资用户有怎样的要求,我带来的用户如果满足要求你给我做怎样的结算,然后流量主会把这个结算的费用打一定折扣,再告诉用户(投资人)你通过我投资XX平台的标的,我给你额外的XX钱。
这直接滋生了众多羊毛党,也滋生了许多无良流量主,他们不考虑平台资质,不考虑用户资金安全,他说:我只做业务推介,投资风险用户自己判断。当年的四大高反,已然全军覆没,带走的是成千上万个家庭。
但是仔细想一下,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你自己注册投资的收益没有找返利网站、推手、羊毛头子的收益高?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原本属于你的收益,被推手之流窃取了?
喏,韭菜又被割了一道,人还不承担任何风险。
大家现在仍然可以在百度上找到返利网站,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在推的平台,可能你听都没听过,朋友,听我一句:远离无良推手!
07
自融有一万个办法
一个借款人从进件到融资放款,用现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话术来说,20秒到账!网贷从贷前到贷中,再到贷后,按理说有多重风控审核,从大数据,征信数据,互金行业互通数据库等对借款人做资质分析,正规的机构会考察借款用户的还款能力以及资产负债比。
但是在野蛮生长,争抢用户的时代,借款人大都是负资产。现在的借款申请需要填写的借款用途都是程序早已写好,真正的P2P目前来说上不了征信,上征信的都是银系机构,真正的信批至少也要有一个打款回执单,证明借款人真的收到了钱,这样仍然无法避免自融,毕竟投资人无法知晓借款人的真实款项去向。
不论是否自融,如果借款人借新还旧,投资人承担的风险依旧很大,更何况借款人可能就是机构,那如何才能避免自融呢?这一点,监管方也仍在探索.....
所以在当前的timing,不接触是最有效的避险方式。
08
关于网贷的未来
很抱歉,文笔不是很好,大家将就着看了这么久,这个第八条,谈谈网贷行业的未来会是怎样。
据我观察,监管政策一步一步明确方向,未来的资金隔离势必会做到点对点,一对一的模式,做不到或不敢做的平台将会被清退出局。未来的大形势必然是去刚兑,这一点毋庸置疑,在行业数据逐渐走向正规,去刚兑属于利好。
至于收益方面,在我看来P2P资产的收益将会较银行理财高,但至高不会超过10%(包含卡券红包等不包含分销返利)。
随着监管政策一步步明确,银系机构在网贷行业已经开始布局,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涌入行业,百度、京东、腾讯、阿里、美团等。他们没有投资端的,用自有资金放款,但此类产品借款将会具有和P2P相同的优势:方便快捷,但利率则会低于P2P借贷,随着竞争的白热化,借款人将有更多的选择,那么为了留住用户,降息是P2P生存的唯一选择。
以0.05%日息为例,年化率是18%;
以0.03%日息为例,年化率是10.95%;
由此,合规的平台将会为了吸引优质资产而不断降息,而选择不降息的,资产健康度自然而然就差了许多,然而监管至今,某些平台去掉了砍头息,增设保险、商品费、审核费等等多花样费用,美其名曰日息0.05%,实则仍为高利贷。
那么不肯放下这块蛋糕,可想而知这些平台的用户是怎样的,怎样的借款人才会做如此高成本的借贷产品呢?一定是别的地方借不到钱啦!换句话说,低利率产品不敢要的客户,低利率产品觉得用户还款能力不足的用户,哈,捡破烂?投资人买单?我们就算排除了平台自融或挪用资金的道德问题,也无法避免借款人多头借贷,借新还旧的次贷风险。
而去刚兑也是必然趋势,平台将彻底变为一个信息中介机构,仅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并收取服务费及利息差。
综上,网贷行业红利时期已过,未来的网贷投资需要承担一定风险,但随着监管一步一步的落地,风险将会被持续压缩。或许有一天网贷也会每一笔都记录在征信,收益降低的同时风险也会被控制下来。
网贷会转为一个稳健型理财产品,但我说的是真正只赚中介撮合费用的网贷平台。
最后再回到故事里来,在高反的年代,我也没能抵御住“贪”和“欲”,跟许多的投资人一样,看到了刚兑,看到了保本保息,却没有看到风险,我动用了杠杆,信用卡,银行贷款,甚至动用了利息较良心的网贷,以至于到了今天,我扔背负着6位数的负资产,在天天都是还款日的日子里。
我再次迷茫了,看不清未来在哪里,离职前,再次找工作的时候,一位非常信任我的投资人劝我说:“一定要在金融行业里扎根,这里能学到太多东西,咱不能赚黑心钱但你可以以自己专业的知识,赚到良心钱,大把大把的良心钱。”
我记得这位投资人有一句口头禅“所以要学习”这句口头禅现在也成了我的口头禅,学习真的太重要了,我抛开了互联网金融曾给我带来的伤害,不再逃避,我告诉自己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定是我自己的问题更严重!
我开始学习真正的金融知识,债券、基金、股票、私募、黄金、外汇、期货等,逐渐开阔了眼光,理财产品远不止P2P这一个!或者说目前的P2P跟其他产品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
曾在一个理财群看到一个说话像段子的投资人说:“听那些大V的话小额分散,导致现在每个维权群都能看到我的身影”,配以神评论: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篮子却在同一个卡车上。
所以真的需要学习,真正的小额分散,是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可以做稳健性与激进型理财产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不同的资产配置。
风险对冲,用多个理财产品相互制约,信任值得信任的产品,抛弃不值得的赌局,这样才能赢得了人生。
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没有人希望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被一层一层的收割,韭菜,也有把握自己命运的权利。
故事就到这里了,
接下来,我将保持学习,并将我最新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控制“贪”和“欲”,不说佛系,
只求为自己负责...
我是喵姬,一个走在赎罪路上的人,初次见面,还请多关照。
接下来的路,我们一起学习,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