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用纠结专业吗

回想到我高考完的那段时光,是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没有考虑到那么多,把心思都放在了考驾照上。从暑假到现在,内心的心情和态度随着认知其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报志愿的那一段时间也是相当的纠结,总觉得这个专业挺好,那个专业也挺好。其实大家都是这样,整个中国的学生都差不了多少(无外乎那些极少数在高考之前就确定了自己浓厚的兴趣所好的大哥),高考前和父母探讨专业,父母总说:"想那么早干嘛!没有用,赶紧去学习,高考完有的是时间”。真到高考完之后,其实你会发现,成绩下来到选专业之间其实就十几天。十几天之内,你要把几十个专业、学习都看一遍,一开始总是很有兴趣,然后逐渐麻木,反复的纠结,到最后干脆一句“去他妈的,啥专业老子好好学都OK”。真的是这样吗?

换句话说,父母口中的“想这么早没用”真的是这样吗?

回过头来看,我很多平时性格外向,善于社交的同学,去选择了工科(如冶金工程、地质工程之类的),后来他们大二(我大一)时给我抱怨道,这玩意以后天天下地,有的还往山里跑,挣到钱也花不出去,操。有的性格内向的同学,学了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经济统计、国际商务、国际经济贸易、工商管理),总觉得活动太多,不能静心学习,干脆天天窝在寝室。

回头再来看,其实,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是要纠结一下的。当然,也不用纠结的太过于细致。简而言之的说,在我看来,可以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就一少部分人而言,如果你在中学阶段,或者是小学阶段,对于一些行业就有所了解,并且进行一些自我的研究,坚定这个行业是你的未来所势,同时兼顾到现实性,区分好职业和兴趣的关系后,坚定一个专业,那么在大学选择专业时,可以将此专业毫不犹豫地选择其中。

第二:其实大部分人在之前也都没有做过很清晰地规划(很正常,不要内疚,中国教学体制之下地必然产物罢了)如果你是很喜欢钻研,不太善于社交,同时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那么,你就相对比较适合理工科(工程类),当然要真的是喜欢钻研,能耐得下去。当然如果你根本不了解你所选择的工科专业,如果学到一半后,发现,真的是产生不了任何的兴趣,再回头去做金融,经济,计算机的话,放弃成本就太大了,基本上是从零开始了,因为两者本身相差甚远。

第三:如果你不想再延续高中的没日没夜的研究生活,你可以大胆的选择目前的具有热门趋势的行业(计算机,金融,管理等)这些专业有一个特点,就是行业与行业之间,交叉的部分较多。可能你学管理,同时开设的也有经济学。如果你学管理学学到一半,想转攻经济学,那么,你之前学的内容对于你来说,可以继续沿用到经济学上,贯通性很强,对于你来说,是很好的基础保障。这一点,要区别于理工科。

总之,不要试图把未来看得那么一清二楚,设计好再去走,先有个大方向就行。成功人士分享成功经验也只是在成功之后,归类,总结。大方向选好,坚定、大胆的走就行了。伴随着勇气走的每一步,通向的终点,都不会让你失望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