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外企工作两年,我获得了什么

一份工作能给带来什么?这两天忙得不可开交,闲隙中这个问题时常浮现在眼前。

两年前接到现在这份工作的offer时,我只觉得外企这份工作环境会比较自由,人情世故没有那么复杂,作为“单细胞生物”的我来说,只要专注于提高能力就好了;而现在的生活确实自由,随性,但光是忙着提高能力这一点,就足以让我忘记前面这两点的好处。

复盘一下进入外企后的心路历程:

第一次参加英文会议,经理突然给了个机会做自我介绍一下,由于当时会议较早,我又还没申请在家办公的权限,所以还在公交车上。原本就没准备的我还非常紧张,只能硬着头皮,支支吾吾,乱七八糟,逻辑紊乱地说了一通。感觉糟透了,决心一定要学好英语口语。

第一次主持英文会议,经理真的是很信任我,在我英语说话还是跌跌撞撞的时候,竟然让我和老外们约了个英文会议,还让我主持。会议开始还能介绍两句,中间衔接很尴尬,经常老外噼里啪啦说了一大段话,之后死一般的沉寂,因为作为主持人的我根本听不懂他们说了些什么,没有办法做总结,只能庆幸,还好老外能说。这次印象也比较深刻,因为当时觉得肯定要被经理教育或者评价了,结果当晚什么都没有发生。等到第二天聊完另一件事,她顺嘴提了一句说,昨天主持的不错,虽然有那么点尴尬,但所幸事情都理清楚了。我得到了很大的鼓舞。

第一次被技术支持挂电话,因为听不懂他说的话;第一次trouble shooting,聊着聊着,发现两个人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结果在语音会议中,在聊天框里噼里啪啦打字聊。

以上是英语口语带来的烦恼,待了两年多,虽然之后没找什么课程,也没特意去联系,但是还是非常不容易地可以听懂百分之五六十了,龟速进步中。

另外还有工作任务上的感受。现在特别恐惧“亲”这个称呼,因为每次经理这样称呼我的时候,就知道又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其实每天做的事情不少,但就是埋头干了,没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和布局,去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道路,所以当空闲下来的时候就会感到特别迷茫,而忙的时候又属于被动忙碌,特别不好。

说回到收获,目前想到的有这么几点:

1.归纳总结:人们常常开玩笑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我觉得“宇宙的尽头是归纳总结。”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归纳总结,毕竟没有模块化的整理,所有体系都是零散的,没有意义的。我平时常用的归纳总结方法是列1、2、3、4,条例化,然后每一条去完善,再精简。

2.把话说全:公司允许大家在家办公,所以我们的工作模式几乎都是线上,有些时候打几个字都不能偷懒,一偷懒人家理解就会有偏差。但有些时候也不能说得太多,人家容易看不懂。所以总结起来比较虚,就是把握好说话的度。目前的方法是先把重要的事情总结在前面说,后面可以适当补充。

3.多问为什么:一个为什么能帮你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信试试。

4. 时间管理能力:自由,随性的环境,很大程度上会要求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公司里有很多厉害的同事不光能够带好娃,还能够高效地完成公司任务。对于我来说,不擅长没关系,起码养成了每日计划的习惯。

5.数据分析能力:由于经理很忙,所以有什么问题都不敢马上问她,进而养成了每次碰到问题都会自己研究一下,通过数据,测试实例等,不过需要花很多时间也是真的。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分析问题用Excel,把所有要用到的东西按照步骤先列上去,然后类似填空一样去完善。这样回顾的时候也会非常清楚。

6.人际关系:外企的同事都挺nice的,之前刚进公司以为就自己组这样,问什么问题对方都可以耐心地给你解释,后来呆久了,发现每个人都是这样,而且很厉害都能聊很多。自己也渐渐地学着大家说话的方式,多鼓励,少抱怨。

烂开始,今天就只能想这么多了,之后有想法再补充。

分享一段公司发的一篇文章引用的作家Maya Angelou的话“Do the best you can until you the better. Then when you know better, do better.”

其他

浪费一次解锁拍的渐变的天空,实景比图片好看。

今天开始戒手机打卡暂停,休整15天再开始下一轮的打卡。

最近在看墙纸,这个图拍得好好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