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宁波市教科所网站公示了宁波市“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专题论文评比的结果。据介绍,本次论文评比,全市共收到581篇论文,经有关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99篇,二等奖155篇,三等奖196篇。我仔细看了一下,镇海区在本次评审中共有 2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 5人,二等奖 9 人,三等奖 10 人。在镇海区这次获奖教师中,学段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既有普通教师,也有名优教师,其中还有几位校长、书记,另外也有5位教科室负责人。
这次专题论文评比,是宁波市教科所在疫情期间临时增设的一项评比。宁波市教科所为了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疫情期间用研究来应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挑战,推出了“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的专题论文评比和专项课题申报。
根据区教科所的分工,专题论文评比由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区教科所所长秦新宁负责,我负责专项课题的申报。目前,专项课题申报正在进行中,从区内各学校、幼儿园的申报情况来看,积极性非常高,申报数量要超出市教科所给镇海区的申报指标。
这次宁波市“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专题论文评比公示的结果, 让我想到了想到了那个非常朴素的名言“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记得《浙江教育报》资深编辑池沙洲在为镇海区教师讲座时,提到的浙江大学某教授的“三篇文章”的做法。
所谓“三篇文章”,即抽屉里有一篇,这是随时可交的;电脑里有一篇,这是正在修改完善的;大脑里有一篇,这是正在构思的。我记得当时“三篇文章”的说法,对老师们很有触动,不少老师在写培训心得时,专门提到了这一点。
其实,这次宁波市的专题论文评比,对很多平时在教育写作上有准备的老师而言,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尽管参评论文是在家里蹲的疫情期间短时间内写出来的,但肯定是日常对有些教育教学问题有思考,有感悟,借这次机会进行了梳理、整理和提炼。
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联合省教科院、省教研室举行的年度全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每年都进行,门槛也不高,只要贴上报纸上登的论文评审标志就行,而且要贴评审标志的做法也有10多年了。只要你有心,每年都可以参加,能不能获奖另当别论。
教研系统也每年都会组织学科教学论文评比,当然这个从县级开始就有分配到各学校的名额,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参加。有些学科教研组是采用指派的方式,今年谁写,明年谁写。如果你主动一点,说不定还为教研组长排忧解难呢。
现实中,还是有很多老师有“抵触”论文写作的心理,认为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比写好论文更重要。当然,教师育人是天职,课比天大,育人为本,这些话都没错,那么教师写论文就会影响教书育人的天职了吗?有一点是必须引起注意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跟理论研究者的学术论文写作是有很大区别的。
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再借助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对自己的做法进行梳理,提炼,形成固化的成果,把隐形知识显性化,显然是好处多多的。当然,要写好教育教学论文并比容易,需要多阅读教育理论著作、教育教学杂志,这样才写作中能找到更好的切入点,运用更适合性的“行话”。
前不久,我曾经在一本关于教师写作的指导书中看到,有些教师宁上10节公开课,也不愿写一篇文章。可见,有些老师对论文写作不仅有抵触,也有一定的害怕心理。多年前,我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教师论文写作的“三不一无”心理,即不屑写、不愿写、不会写和没时间写。其中,不屑、不愿是态度问题,不会是技术问题,没时间只是主观理由,如果态度问题解决了,技术水平不高可以修炼,真的想写文章,总是有时间的。有些教师认为写论文没时间,只是没把它放入到自己时间安排的优先级。当自己有空的时候,追剧和网上购物是可以花很多时间的。当寒暑假有较长固定时间的时候,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写论文依然是没时间。
很多人都会引用叶澜教授的一句经典名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写作对教师成长的促进是比较大的。尽管教师的职称评审和名优教师评选中对教师有论文的要求,但是写论文并不是教师的标配。从论文的角度来说,教师评副高也只要提交两篇代表作而已。其实,教师平常的教育写作更多的是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随感、教育故事等等。同时,教师这样的写作,也可以为在需要论文写作时提供素材。同时,教师坚持教育写作,就是在随时锤炼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和各行各业一样,教师最理想的状态是“做好”“说好”“写好”的“三好”结合。或许,现实中能做到这样“三好”的老师并不多,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了。在这个“三好”中,“做好”是底线要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师首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能结合“说好”或“写好”自然更好。有些班主任班级管理得很好,在学校的交流会上也说得很好,但是就是写不出来。当然,也有些人能做好,也能写好,但口头表达不好。而有些教师“会说”,但做不好,就有夸夸其谈之感。同样,做不好,写得很好,这样也是走不远的。因此,在做好的基础上,努力让自己写好,这也应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
尽管现实中有些教师的教育写作有功利的一面,比如为了职称评审而写,评上职称以后就远离教育写作。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有些教师在评职称之前非常努力地当好班主任,在评上职称之后能不当就不当,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教师如果只是功利性写作,这样也是走不远的。
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并不容易。一篇有质量的论文背后,可能是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的教育教学等写作+大量的阅读。因此,教师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必须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用多年的积累作铺垫。
那些真正用心教育写作的教师,教书育人工作自然做得不差,自己的成长也没人能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