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第一次住院的煎熬

说来这煎熬有一个多月了。

大约一个多月前,小书菡有点发烧,是积食了。

因为书菡一直抵抗力比较强,也没太当回事,拿了些消食得口服液,晚上给她贴了退烧贴,熬了一夜,两三天就好了。

紧接着小宝就老是吐奶,感觉也是积食了,找自己家开诊所的大婶拿了点消积口服液,喝点就容易拉肚子,爷爷也就不大愿意给她喝。

陆陆续续过了有一周,开始流鼻涕,咳嗽,吐奶。

开始又去拿消炎的,止咳的,感冒的。

稍微好了一点。陆陆续续也没太上心。

小宝的肚脐眼也是有两个月一直发炎红肿,也请假带孩子看了各种诊所,寿光市立医院,妇幼看了两次,寿光人民,阳光融合,儿科内科,皮肤科,不同的大夫有不同的说法,反正就是一直没看好,融合给拍了片,做了细菌培养,还让我们做手术,说是有肉芽组织啥的,还的坐做全麻,吓得我们不轻。

拿咯一些药,都是消炎消毒的,一点也没管用。

于是爷爷急躁了,冲我们发脾气,嫌给孩子拖拉,耽误了,嫌不给孩子治…

于是我俩赶紧又请假,带孩子直奔潍坊人民医院,各种繁琐奔波,医生说就是个湿疹,还说融合给开的皮肤爽一点也不爽,不管用是骗人的,他们都不用,当时心里真想爆粗口啊…

医生给开了两管药,一个治湿疹的,一个促进愈合的,抹了几天真的好转了。

这期间,爷爷下楼摔到了腿。生活一下子乱了套。

爷爷第一晚疼的一夜没睡着,我们都建议快带他去医院做检查,但是他特别坚持不去。我就快去给他拿膏药,喷的,吃的,贴的,两个星期基本没间断。

爷爷坚持着给看小宝,我就一边调着课回来照顾一下小的和爷爷,一边忙着学校一摊子,一边接着老大,带着老大上课,再回家做饭,看孩子,洗衣服,再起来加班备课。

晚上再搂着俩孩子,频繁的起来给老大盖被子,很小的喂奶,换尿不湿,盖被子…一直熬着睡不好,忙的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

好在两周左右,爷爷腿就好多了…

紧接着小宝又开始发烧,咳嗽。这次没敢大意,抓紧去诊所贴贴,雾化,喝糖浆…

每天早晨忙忙活活先送老大,再去办公室处理一下紧急事物,再回家带小宝去贴贴雾化…再回学校上课…然后回家做饭,哄小宝

中午没有一点休息的空隙,就又到了上班时间,上课,办公室琐事,接老大放学,再带小宝雾化…回家做饭,吃饭,洗衣服,哄睡,起来加班,晚上继续熬孩子…

每一天都觉得疲惫到崩溃…

然后爷爷嗓子疼,感冒了,拿药,三天爷爷难受的厉害…幸好有两天是周末。

然后我也感冒了,头疼,浑身疼…去诊所给爷爷和自己开了一些药…

小宝每天贴那么多贴,也没有好起来,反而贴的皮肤都不好了,贴破了皮…

爷爷和我都觉得不能再耽误了,快去医院吧…

于是我和爸爸又请了假,带小宝直奔潍坊人民医院。

人民这个排队真的是急躁人,主要是挂了儿科,发现儿科不在院内,再挂一遍就排的很靠后了,一直到中午好歹看上了,医生说肺炎,得住院…

那就住吧…让我们去三楼联系病房,看有床位吗?没有的话让三楼给联系。

去了三楼,发现没有床位,让我们回医生那等…

又回来,医生让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今天肯定没有,也不给加床,明天也不一定有…

又想骂人了…没有床位就不给治疗吗!!

也没有再去做检查,抓紧联系了同事,打听了一下,还是去潍坊中医院吧。

还牵扯到一个问题是,我们发现我们没有新农合。人家都有,我们竟然没有。才想起来,我们小宝出生是大年初二,各部门都不上班,又赶上疫情正严重,医生也没给说我们就也不知道后来去给孩子入,用到了才知道。

又火急火燎的联系医保,看看能不能现在就入,接着用。

一边转院,一边联系医保,各种焦虑。

到了中医院,又是挂号来不及了,医生也不给看,我也是急的不行,各种好言好语相求才加了个好,直接开个住院,也想着不行就回寿光吧,但是又怕想想老大上学,又觉得回去也有些许不方便,也折腾孩子,打电话也问了寿光也没有床位,还是决定就在这了吧。

住下院就一两点了,去买饭也没有了。老公还等着回寿光办理社保,所以也没吃上饭就开始打针了。

折腾一天也没喝上一口水,也没吃上饭。

还没有床位,只能在缓冲剂间里,要待两天,等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才能再往里挪到小间,有出院的再挪到病房。

简直是又饿又累又焦虑,饥肠辘辘,孩子也没奶水吃了,又自责又可怜…

一个是十一人间的大病房里,熙熙攘攘,吵吵闹闹,我的心里却凄凄凉凉。

这时,一位大姨拍了拍我,递给我一份盒装的水煎包,一份小米粥,说是女儿给她多点了一份,给我吃吧,大人饿着不要紧,关键是孩子需要吃饭…

瞬间眼泪就流下来了,感动的语无伦次,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不能的说谢谢…

大口大口的吃着有点凉的胡萝卜馅包子,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包子,简直觉得是人间美味。

没过多久,孩子就又有奶吃了。人间自有真情在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