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柔地洒在“勤善堂健康产业集团”服务团队的青春脸上。他们正忙碌着,为“俏乐一族”的大别山之行做着最后的准备。而我,有幸成为“俏乐一族”的一员,踏上这场意义非凡的考察避暑之旅。
7月16日,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避暑参观团乘坐7:38的动车出发了。车厢里,大家的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抵达合肥时,已是11点半。我们一到合肥,便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那热气腾腾的菜肴仿佛为这场旅程注入了温暖的序曲。
餐后,我们前往霍山石斛培育基地。刚到那里,便受到了“勤善团健康产业集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会议室里,工作人员为每位会员捧上了石斛茶。我轻轻抿了一口,那清爽的茶水仿佛瞬间穿透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带来了无尽的舒适。在石斛种植基地,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石斛的生长方式。石斛紧贴在石头上,每一株都巧妙地植入在小木条块中,这种独特的种植方式让大家大开眼界。阳光洒在石斛上,泛着淡淡的绿光,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馈赠。
参观完毕后,我们继续乘车前往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山路曲折,汽车在山间穿梭,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峰。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巴车在一座名为“云下山舍”的民宿前停下。这座民宿共有五层楼,装修简陋而古朴。大厅的柱子是水泥制成的,天花板上的吊灯装饰是用麻绳编织的,柱子上也用麻绳捆扎,别具一格。这里的气温宜人,用餐时不用空调甚至不需要电扇,大家在大厅里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
晚饭后,大家自由活动。有的到6楼顶层K歌,歌声在夜空中飘荡;有的去山间漫步,月光洒在小径上,如梦似幻;有的坐在门前聊天,享受着这宁静的夜晚。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清凉,仿佛连空气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第二天一早,我们前往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重走红军路。大别山是我国重要的红色革命圣地,而白马尖作为大别山的主峰,海拔1777米,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意义。
1935年2月13日,天寒地冻。红军第28军八十二师从金寨开赴霍山县境,开辟游击根据地。国民党敌二十五路军九十四旅在后紧追不舍。红28军八十二师直奔霍山太阳乡,迎头又遭遇到敌十一路军的堵击。南边是白马尖雪山,西边和北边是围追的近万名敌军。红28军近两千名指战员,被围困在白马尖北坡山脚下的狭长山谷中,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危险。唯一的生路,就是向南翻越1774米的白马尖,在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
红28军连夜冒着严寒,在冰雪里疾行三十里,强行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到达马家河龙井峡一线。部队不畏疲劳,日夜兼程急行军一百五十多里,于15日清晨到达潜山,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他们在潜(山)、太(湖)、舒(城)、霍(山)边界,开辟了新的游击根据地。而翻越白马尖,成为红28军新的起点,在红28军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后人为纪念红28军的这段历史,把红28军翻越白马尖的登山险道称之为“红军路”。
我们踏着红军走过的路,沿着石阶一级一级向上攀。据当地检票员说,想要登上顶峰,来回需要3-5个小时。可我们的时间只允许一个多小时就必须返回。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努力地往高处攀登。“俏乐一族”的队友们的年纪大多达到七八十高龄,可他们只要时间允许,不管烈日当头、汗流浃背,依然不放弃观瞻险峰的风光。直到归队时间仅半小时的时候,他们只好望而兴叹地半路折回。我也带着深深的遗憾,没有把这条“红军路”顺利登上去,无法发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叹。
在返回的途中,山风阵阵,流水潺潺。我停下脚步,深深吸了一口气,满满的负氧离子透过全身。虽然没有到达顶峰,但天然氧吧足让我们身心愉悦。
在这次旅途中,我们不仅领略了大别山的壮丽景色,还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伟大。白马尖的山峰虽然未能登顶,但我们的心灵却得到了升华。这次考察避暑之旅,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放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片土地,承载着红色的记忆,也滋养着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