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文章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6载栉风沐雨、励精图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经验。现如今,我们应该学好改革开放中蕴含的时代经验,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
学“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开放以创新为魂、伴创新而生、因创新而盛、靠创新而强,回首改革开放至今的46载,在没有现成的方案和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我国的改革开放靠的就是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从风起小岗村到春雷动浦江,从潮起海之南到雄安千年计,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将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如今,广大干部唯有保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在工作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高擎“创新之旗”,才能始终保持优势、释放活力。同时也要有主动求变的行动,坚持深入基层一线“把脉问诊”,既要梳理总结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也要把阻碍发展的“症结”找准找实、“根源”挖深挖透,通过改革增加内生动力,解决发展中碰见的问题,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学“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初心经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会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声、体民意,常思群众疾苦、常谋富民之策,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学“踔厉奋发、攻坚克难”的实干经验。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态度”到发展势头迅猛的“温州模式”,我国的改革开放没有既定的公式可遵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精神,为推动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支撑。正是由于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改革开放才能稳步推进、取得成就。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攻坚克难的“实干家”,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遇到矛盾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勇于挺身而出。要积极发扬“钉钉子”精神,发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果敢勇毅,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开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