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普通人都学习,普通人将学习当作自己谋生的过程,而天才将学习本身当作一种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了自己的人生。
——亚瑟·叔本华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归国后,有个记者向他提问:“中国为什么没有人得诺贝尔奖?”
杨振宁教授说,这坏就坏在一副对联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有一次杨振宁回母校,看到校门口挂着这幅横幅,坚持把它拿下来,并重新题了一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将“苦”改成了“乐”。不得不感叹杨振宁教授的求知境界。
一千多年前,孔子留下的《论语》雍也一章中也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名句。
《半间教室》正是秉承着“越是考点越有趣”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成为一名“乐知者”。
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闪亮登场,一时掀起了学习古诗文的潮流。
第三季节目第一场,“10后”选手沈子杨就萌翻了全场。不过你可别以为“10后”只是来卖萌的,能登上诗词大会的舞台,沈子杨小朋友有着实打实的诗词积淀,小小年纪,子杨就已经背过500多首诗,平均每天背一到两首,读过《千字文》、《毛泽东诗词》和《唐诗鉴赏辞典》。现场,董卿直接让沈子杨与百人团的青年选手们进行诗词接句,子杨对名家名句也是对答如流!
比赛现场,台上的老师老师好奇了,问道:“是妈妈让你背诗的吗?”沈子杨说:“不是,妈妈一直反复吟诗,听多了之后,就开始背了。”
“我学习诗词主要是熟读和背诵,还不太理解诗词的意思,但有时候读多了也能感觉到一点点意境。”
比起其他很多“神童”,子杨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就是他的天真可爱,子杨学习诗词并不是靠着死记硬背,正如康震老师概括的那样,子杨妈妈通过陪着他反复读诗,“念得熟了,自然就能内化于心。”
半间教室推出了众多的课程,用生动的讲解、带入试的表演、意境的描绘,让孩子们能够在趣味中感受到学习知识魅力。
妙趣古诗文别出心裁的以古诗文作者作为线索,听诗人讲自己的生平故事,让孩子进入作者生活,先了解诗人,再去学习作品,自然能够轻松理解诗词背后的寓意。
运用情景剧、声音电影,将抽象的诗词化为趣味故事,用动画将古文翻译为看得见的画面,加深理解,进阶孩子的诗词鉴赏能力。
精心梳理鉴赏必备的意象含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配合专业的朗读音频,让孩子体验韵律与节奏、增强古文语感,让孩子无需翻译也能体会作品内涵。
除了妙趣古诗文之外,半间教室还推出了作文思维体操42式,从立意、下笔、结构、文采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像学体操招式一样学习写作,掌握写作的核心招式,篇篇作文都能踩中得分点。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要和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向前奔跑,在陪伴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用学习来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成为自己和家长心目中理想的样子。快来扫描二维码,和孩子一起共享快乐的学习吧!